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民报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047 民报

中国同盟会机关报,也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最有影响的刊物。1905年11月26日在日本东京创刊,前身为宋教仁等创办于同年6月的 《二十世纪之支那》。胡汉民、章炳麟、汪精卫先后主编。重要撰搞人还有孙中山、朱执信、宋教仁、刘师培等。为政论性大型月刊 (后不定期出版)。设有论说、时评、谭丛、纪事、译丛、撰录等栏。1908年10月被日本政府封禁,1910年1月由汪精卫秘密复出。发行海内外,在国内建有秘密发行所。1910年2月停刊,共出26期。创刊时孙中山写发刊词,首次提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刊物以宣传“三民主义”为中心任务,强调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遭到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保皇党人的激烈反对,由此引起《民报》和《新民丛报》的大论战。刊物积极介绍西方民主共和思想学说,对当时流行一时的社会主义思潮也抱同情态度。

民报Minbao

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 (光绪三十一年)11月26日在日本东京创刊。其前身是《二十世纪之支那》, 社址设在同盟会的总部机关所在地——东京牛込区新小川町二丁目八番地 (署名 “群智学社”)。原定月刊,因经常脱期,遂改为不定期出版,先后共出版26期。分论说、时评、译丛、纪事、撰录等栏目。多数稿件由本社成员撰写或编译。先后署名为 《民报》的“编辑人兼发行人”的有张继、章炳麟(太炎)、陶成章、汪精卫等4人。其中张继和陶成章是出于需要而挂名的, 《民报》的实际主编是章太炎、汪精卫、胡汉民, 汪东、刘师培也曾代编过几期。除主编外,经常为《民报》撰稿的有朱执信、廖仲恺、陈天华、宋教仁、黄侃等。《民报》以宣传同盟会纲领为宗旨, 孙中山写的《发刊词》 中, 第一次提出了他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简称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同时,《民报》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理论阵地, 还与改良派刊物 《新民丛报》等进行论战。它的出版, 对扩大同盟会的政治影响, 宣传民主革命的思想,促使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诞生作出了很大贡献。1908年10月出至24期时,被日本政府查封。1910年初,在日本秘密印刷两期后即停刊。

民报

中国同盟会机关报。1905年11月26日在日本东京创刊。以宣传革命为宗旨。先后由胡汉民、章太炎、汪精卫编辑。1905年至1907年,与改良派刊物《新民丛报》展开论战,从而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中影响最大的刊物。1910年2月停刊,共出26期。另印《天讨》增刊1期。

民报

1942年创办的中文日报。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澳门的日伪势力非常猖獗,许多报纸迫于时势,都发表过一些亲日的言论。《民报》是继《西南日报》之后又一份公开为日本侵略者张目的亲日报纸。该报一版为要闻,二版一般为赛狗消息,三版刊载小说、广告,四版为国际、国内新闻及博彩消息。抗日战争胜利后停刊。

《民报》

1905年11月26日在孙中山主持下于日本东京创刊的同盟会机关报,介绍先进思想,宣传革命。每期发行1万份左右,最高时达1.7万份,销往国内各省。

民报

1947年3月29日创刊于青岛,1948年10月因参加“八报联合”而停刊。中国新闻事业出版公司创办。社长何凤池、王葆仁、王忻民;总编辑陈季子、陈南冰。日刊,4开4版,发行3000份。这份小报由于有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赵绍坚和进步报人陈季子、陈南冰等参与工作,所以版面从内容到格式都比较活跃,受到青年学生的欢迎。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1: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