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法的制定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法的制定

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机关通过一定程序制定、修改或废止法律规范的活动。不同的历史时期,法的制定方式和权限不一样。奴隶制国家建立初期,法主要是对习惯的记载和改编。到封建制时期,制定和公布成文法开始兴盛起来,并大都是奉王命制定的。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后,制定法有很大发展,并根据分权学说,立法权交由选举产生的立法机关行使。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开创了法的制定的新的方式和原则。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制定法律一般要经过法律草案的提出、法律草案的讨论、通过和公布四个阶段。法的制定既包括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的立法活动,也包括被授权的其他国家机关制定从属于法律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既包括制定新法,也包括对原有法律规范的修订或废止。

法的制定

法的制定是国家机关依照其职权范围通过一定程序制定法律规范的活动。既包括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的立法活动,也包括被授权的其他国家机关制定从属于法律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制定机关和权限。法的制定机关,泛指依法有权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国家机关,其中主要是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立法权相对司法权和行政权而言,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权力。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各国具体名称不一。中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拥有国家立法权,有权制定法律。国务院,省、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等单位,根据宪法和法律,分别有权制定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资本主义国家机关的立法权一般属于代议机关,即议会或者国会行使,议会或国会是与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并列的立法机关,专门从事立法活动。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制定的原则:
(1)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专门机关和群众相结合的方法
工人阶级通过自己的政党实现对国家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所要求的。国家的一切活动,包括制定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活动,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共产党以自己的正确政策指导国家的制法活动,并把国家领导机关的意识和群众的意见结合起来。一方面,深入群众广泛听取意见,了解社会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和群众在生产斗争、阶级斗争中的实践经验; 另一方面,由国家的有关机关认真加以研究和总结,确立切实可行的法律措施,并按照立法技术规格形式形成规范性法律文件。
(2)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和从实际出发
马克思主义为人民观察社会,能动地改造社会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在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方面提出了经得起实践考验的一系列重要原理,对于制定社会主义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要求人们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解决社会实践中不断提出的新问题。制定社会主义法,也必须坚持从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情况和最近将来可能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才能制定出正确反映客观规律的法律措施,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发展。
(3) 体现原则性灵活性相结合
在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权限上,既要把立法权高度集中统一在中央,同时又要在中央统一法律的指导下,允许各个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地制定一些变通的法律措施,以适应各个民族,地区的特点和需要。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3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