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液化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液化yehua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是气体分子相互吸引而凝结成为液体。液化时物质放出热量。在临界温度以下的气体,都可以液化。液化可通过加压或冷却,或者加压与冷却并用的方法来实现。临界温度高于或接近于室温的气体,如乙醚、氯、氨、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某些碳氢化合物,在常温下压缩就可使之液化。临界温度很低的气体,如氧、氮、氢、氦等,须先冷却到它们的临界温度以下,再用等温压缩的方法使其液化。这些临界温度很低的气体,在19世纪上半世纪时,还没有办法使它们液化,当时人们曾称之为永久气体或真正气体。当人们认识到物质具有临界温度这一事实后,就努力提高低温技术,终于可使所有的气体都液化了。在1884~1885年首次得到了液态氢。最后一个被液化的气体是氦,它是在1908年由K.昂纳斯在荷兰的莱顿城把它转变为液体的。1928年人们又把氦凝成了固体。临界温度高的气体的液化方法是,把它们放在压缩机里压缩,接着在热交换器中冷凝。商业上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是,经节流过程将高度压缩的气体冷却到室温,再绝热节流几次,直至冷却到液化为止。较先进和高效率的致冷机是往复式或涡轮型的扩张机或膨胀机,在这些设备中,压缩气体或在带有活塞的圆筒里,或在涡轮机里绝热膨胀,气体由于膨胀作功而被冷却和液化。氢、氦等气体的液化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液态氢和氧是现代火箭、喷气发动机常用的高能燃料和助燃剂,液态氧还应用于爆破工程。空气的液化可用于使空气的各种组成成分分离的技术中。

液化

通常指物质从气态(特别是常温常压下的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时物质放出热量。液化可通过加压或冷却,或加压和冷却并用的方法实现。临界温度较高的气体可在室温下经压缩而液化。临界温度很低的气体须经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再加压缩方可液化。

液化liquefaction

动物体内组织坏死后被酶分解成液体状态物质的过程。神经组织含磷脂及水分多,含蛋白质少,坏死后容易分解成液状。例如,马属动物霉玉米中毒、雏鸡维生素E缺乏时脑组织的液化。液化的脑组织早期呈乳糜状,后来变成清亮的液体。通常把脑组织的坏死、液化又称为脑软化(en-cephalomalacia)。此外,化脓性炎症时,坏死组织被中性粒细胞释放出的酶分解成脓汁的过程也属于液化坏死。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3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