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渊鉴类函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渊鉴类函工具书。清人张英(1637—1708)等编。四百五十卷,总目四卷。英字敦复,江南桐城(今属安徽)人。康熙进士。曾直南书房,一时制诰多出其手。擢工部尚书,兼翰林学士,充《国史》、《一统志》、《政治典训》、《平定朔漠方略》等书总裁官。后迁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此编系康熙四十九年(1712)奉敕编,张英任总裁官。扩充《唐类涵》而成,分四十五门。《唐》所录诗文典故至唐初为止,此书增其所无,详其所略,取《太平御览》等十七种类书合编,又增补明嘉靖以前材料。编次方法与《初学记》大体相同。可用以查找词藻、典故出处。有康熙间刻本,光绪十三年(1887)上海同文书局石印本,一九八五年北京中国书店影印本。 081 渊鉴类函清代类书,张英等奉旨编纂。本书取《太平御览》等17种类书和总集、子史稗编等明嘉靖以前古籍,按照《唐类函》体例,将其中没有搜集到的和虽已收编但不详细的均选入书中。康熙十六年(1677)辑合增编成帙。分天、岁时、地、帝王、后妃、储宫、帝戚、设宫、封爵、政术、礼仪、乐、文学、武功、边塞、人、释教、道教、炅异、方术、巧艺、京邑、州邑、居处、产业、火、珍宝、布帛、代饰、服饰、器物、舟、车、食物、五谷、药、菜蔬、果、花、木、鸟、兽、鳞介、虫豸等45部,共540卷,总目4卷。分俞氏 “药菜部”为 “药”、“菜蔬”2部,新立“花部”。每部又分若干类,每类首为释名、总论,引录以《释名》、《说文》、《尔雅》居前,经、史、子、集居其后,次列典故、对偶、摘句、诗文等。《四库全书总目》对该书评价曰“务使远有所稽,近有所考;源流本末,一一灿然”;“计其所载,实信于《御览》”。清康熙、乾隆、光绪年间均有刻本,民国时有影印本出版。 渊鉴类函(清)张英等奉敕撰。540卷,总目4卷。明俞安期编有《唐类函》,康熙以其所收诗文故事仅限唐初,命作者总领其事,取宋《太平御览》等17种类书及其他典籍,依《唐类函》体例,增其所无,详其所略。分天、岁时、地、帝王等45部,每部又分若干类,每类首为释名,总论,次列典故、对偶、摘句、诗文等。有乾隆间武英殿袖珍本及民国间影印本多种,中国书店1985年出版影印本。 渊鉴类函类书名。清张英等编。四百五十卷,总目四卷。依明俞安期所编《唐类函》册繁补阙编成。博采唐以后宋、元、明类书及其他古籍中的资料与之合编。诗文典故尤多。供作文采摭词藻典故之用。 渊鉴类函四百五十卷。清张英 (1637—1708)、王士祯 (1634—1711)等,奉清圣祖之命编撰而成。张英字敦复,号乐圃。安徽桐城人。康熙六年进士。官累迁礼部尚书,兼管翰林院詹事府。先后历任国史《一统志》、《渊鉴类函》、《政治典训》、《平定朔漠方略》总裁官。康熙三十八年,授文华殿大学士。晚年以老病乞休。赐宴畅春园,并御书 “笃素堂”匾额赠之。卒谥文端。并著有 《笃素堂文集》、《存诚堂诗集》等。王士祯字贻上,号阮亭,山东新城人。顺治十五年进士。扬州府推官总督郎廷佐等荐其“品端才敏,奉职最勤”,内升礼部主事,任国史副总裁,官至刑部尚书。善古文,兼工诗词。其于经风节,多被诗名所掩。著述丰富。有《居易录》、《池北偶谈》、《香祖笔记》、《皇华纪闻》、《渔洋文略》、《载书图诗》、《唐贤三味集》、《五代诗话》等。《渊鉴类函》于康熙四十九年 (1710)编辑成书。名曰《渊鉴类函》,“渊鉴”为宫中书斋名。古之类书自 《皇览》以下,多以佚失。所存如唐时的《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六帖》为最古。明俞安期将此类书删去重复,合并为一。名曰 《唐类函》,函六朝以前之典籍。共二百卷,四十三部。各部列《艺文类聚》于前,次列 《初学记》、《北堂书钞》、《白氏六帖》。其中岁时部又兼取唐韩鄂《岁华纪丽》的内容。有关政典的,又采摘唐杜佑 《通典》 中的材料。《唐类函》内容较为丰富。但康熙帝以其所收诗文故事仅限于唐以前,所以命张英总领其事,取 《太平御览》、《玉海》、《山堂考索》、《天中记》等十几种类书及总集、子史稗编等明以前的文章故事。依据《唐类函》的体例,增其所无,详其所略,汇编而成 《渊鉴类函》。全书共四百五十卷。总目四卷。分四十五部,为天、岁时、地、帝王、后妃、储宫、帝戚、设官、封爵、政术、礼仪、乐、文学、武功、边塞、人、释教、道教、灵异、方术、巧艺、京邑、州郡、居处、产业、火、珍宝、布帛、仪饰、服饰、器物、舟、车、食物、五谷、药、菜蔬、果、花、草、木、鸟、兽、鳞介、虫豸。较 《唐类函》,分“药菜部”为 “药”和 “菜蔬”二部,新立“花”部。每部又分若干类,共有二千五百三十六类。此书纲目清楚,便于阅览。凡 《唐类函》原有引征的内容,皆标“原”字,本书增补的标 “增”字,加以区别。每类的内容又分五项:第一为释名、总论、沿革。引录以 《释名》、《说文》、《尔雅》等书的训诂,列在最前,经、史、子、集列后。第二为典故。按朝代先后的顺序排列。第三是对偶,对偶重在工致,不拘引文的朝代。第四是摘句。以构句精炼,辞藻华美为主,或取诗赋,或摘序记。第五是诗文。分体裁汇集。资料的采辑丰富精审,各项引文皆注明出处。《四库全书总目》称曰:“务使远有所稽,近有所考。源流本末,一一灿然。”《渊鉴类函》的卷数虽然还不到《太平御览》的一半。其篇幅却比《太平御览》多一倍。内容非常充实,可供采摭词藻、查阅典故之用。《四库全书总目》称赞曰:“自有类书以来,如百川之归巨海,九金之萃鸿钧矣。与 《佩文韵府》、《骈字类编》皆亘古所无之巨制。不数宋之四大书也。”有清康熙四十九年 (1710) 内府刊本。清乾隆十三年(1748)武英殿刊古香斋袖珍本、《四库全书》本、清同治光绪年间南海孔氏三十有三万卷堂重刻古香斋本、清光绪九年(1887)上海点石斋影印本、清光绪十三年(1887)上海同文书局影印本、1916年上海同文图书馆影印本、1932年上海扫叶山房影印同文本。 渊鉴类函(清)张英等奉敕编。中国书店1985年8月影印出版。450卷。,目录4卷。书成于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系以明俞安期《唐类函》为底本,增补初唐至明嘉靖年间类书、总集以及子史稗编中的材料,分为天、岁时、地、帝王、后妃、储官、帝戚、设官、封爵、政术、礼仪、乐、文学、武功、边塞、人、释教、道、灵艺、方术、巧艺、京邑、州郡、居住、产业、火、珍宝、布帛、仪饰、服饰、器物、舟、车、食物、五谷、茶、菜蔬、果、花、草、木、鸟、兽、鳞介等45部。每部之下均分“原”(《唐类函》材料)和“增”(续补材料)两部分,先叙释名、总论、沿革,次叙典故,再录对偶、摘句,后录诗文。引书均注明出处。本书另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类书丛刊”本,10册。 《渊鉴类函》专供作文章时采摭词藻、典故之用的类书。张英、王士祯奉康熙之命纂辑,康熙四十九年(1710)由武英殿修书处刊行。450卷,总目4卷。以《唐类函》所辑故实、诗文为基础,又采《太平御览》、《玉海》、二十一史以及子、集、杂书中的材料,增补明嘉靖及其以前各代的事类、文章,综编成书。篇幅较《太平御览》多出1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