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演义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演义yanyi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演义”一词出于晋代潘岳《西征赋》,是援引古事,敷陈其义而加引伸的意思。明代用以称敷演历史故事的长篇小说。演义是由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的。演义小说是作者根据史传、传说,并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如《三国志演义》等。明代是演义小说繁盛的时代。 演义古代小说的一种。由讲义话本发展而来,是元末明初新兴的文学式样。系根据史传或传说,并经过作者艺术加工而成。这类作品很多,著名的有 《三国演义》、《封神演义》等。也指阐发经义。《后汉书·周党传》:“博士范升奏毁党曰:‘党等文不能演义,武不能死君,钓采华名,庶几三公之位。’”亦谓敷陈其义而引伸之。《文选》潘岳《西征赋》: “寻壅川以止斗,晋演义以献说。” 灵,指周灵王; 晋,指太子晋。 演义小说家的话本称“小说”,讲史类的小说话本称“演义”,意为敷演历史故事。多为长篇,如《三国演义》等。 演义古代长篇小说体裁之一,源于宋代讲史话本。是以历史人物事件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多依据史传敷演成文,并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来讲述历史故事。宋代的讲史话本虽分卷分目,但段落标题模糊,到元、明之际,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则已分回,并用七言单句标题目,形成了章回小说的“回目”,自此,演义小说都采用章回的形式。讲史小说发展到明代叫做“演义”,表明它有一个由俗到雅的变化过程。明代演义小说在题名上往往标明“按鉴演义”或“演义按鉴”,表示忠于历史真相。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