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王茂荫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164 王茂荫1798—1865

字椿年、子怀。安徽歙县人。道光进士。历任户部主事、监察御使、户部右侍郎等职。1851年,清政府为了解决财政急需,打算发行不兑换纸币及铸发大钱。他上《条议钞发折》,提出发行纸币应有数量限制,防止通货膨胀和纸币贬值。1853年,上《试行大钱折》,对铸发大钱提出反对意见。清廷不听劝阻,大量发行不足值的大钱和不兑现纸币,造成物价飞腾、商民交困。第二年,他又连上《再论加铸大钱折》、《再议钞法折》,反对滥铸大钱,并对当时贬值的纸币提出兑换现银和制钱,以制止通货膨胀。因此遭到咸丰帝的严旨申饬,斥责他“止知以专利商贾之词率行渎奏,竟置国家于不问。”他的货币理论的中心是主张以金属货币为主,在银与钱流通的基础上,发行数量有限的纸币,即“以数实辅一虚”反对“舍银而从钞”。他主张金属货币和纸币可随时兑现,以保证纸币的信用。他反对“官能定钱之值,而不能限物之值。钱当千,民不敢以为百;物值百,民不难以为千”观点,有力地批驳了那种以为国家可以任意规定货币价值的论调。马克思从当时驻北京俄国公使的调查报告中得知王茂荫的行钞主张,曾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注83中言及王茂荫遭申饬一事。

王茂荫1798—1865WangMaoyin

中国清代咸丰朝对纸币问题有独到见解的人物。字椿年、子怀,安徽歙县人。出身茶商家庭。历仕道光、咸丰、同治三朝,曾任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著有《王侍郎奏议》十一卷。1851年,王茂荫上《条议钞法折》,建议发行有数量限制的纸币,其目的在于用控制纸币发行数量和“以实运虚”、“以数实辅一虚”的金属币辅助纸币同时流通的办法,来防止通货膨胀和纸币贬值,以便“无累于民”又“有益于国”。这个方案未被采纳。1853年,王茂荫上《论行大钱折》,驳斥了封建统治阶级通货膨胀政策。1854年,王茂荫又针对清政府发行的不兑现纸币官票、宝钞严重贬值、市场极其混乱的状况,上《再议钞法折》,力主将不兑现纸币变为兑现纸币。因此,触怒了咸丰皇帝,遭到斥责,被调离户部,剥夺了对钱币问题的发言权。马克思从俄国驻北京使馆的调查报告中得知其主张和受申饬事,在《资本论》第1卷第1篇注83中提及。王茂荫是货币金属论者,但他又不象其他货币金属论者,简单地否定不兑现纸币,他认为在严格控制纸币发行数量的情况下,纸币可以做到“虽虚可实”。这表明王茂荫对纸币与金属之间的联系,已有一些认识。

王茂荫

于咸丰元年(1851年)上《条议钞法折》,建议发行由银号代替政府出资负责兑现的丝织钞币,被驳回。1853年任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上《试行大钱折》,反对政府发行不兑现的银票、钱钞和铸当百、当五百、当千大钱。他企图通过限制纸币发行数量并且使它同银保持一定联系的办法来防止纸币的贬值;并坚决反对铸大钱:“大钱以虚作实,似实而虚”。国家只能规定铸币的表面价值,但不能决定它的实际价值。1854年上《再议钞法折》,对当时贬值的银票、钱钞提出了补救措施,提出兑现主张,受到“严行申饬”(《资本论》第1卷)。参见“历史”中的“王茂荫”。


王茂荫1798—1865

字椿年,一字子怀。安徽歙县人。道光进士。1851年上《条议钞法析》建议发行丝织钞币。1853年任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反对肃顺等铸大钞致使物价上涨。次年又提出兑现已发行的钞币主张。曾被马克思在《资本论》(一卷)中提及。有《王侍郎奏议》。

王茂荫1798~1865

字椿年、子怀。清道光十一年(1831)中举,次年成进士。1851年补授陕西道御史,上《条议钞法折》.建议清廷发行钞币,被驳议。次年上疏防剿太平军方略。补授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授命试行钞法。又上《论行大钱折》,未被采纳。1854年接连上《再论加铸大钱折》、《再议钞法折》,反对发行“官票”、“宝钞”和行使大钱,提出补救“宝钞”和“官票”贬值的办法,以控制通货膨胀,触怒咸丰帝,下令“严行申饬”,从户部调出。此事被驻北京沙俄使节写进《帝俄驻北京公使馆关于中国的著述》一书,德国人卡·阿伯尔将其译成德文。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三章注中引用此事。1858年因病被清廷免职。1862年署左副都御史,授工部侍郎,次年调吏部右侍郎。著有《王侍郎奏议》10卷。

王茂荫1798—1865

字椿年,一字子怀。歙县人。道光十二年(1832)进士。授户部主事,升员外郎。咸丰元年(1851)迁御史。三年因受太平军的打击,清政府财政拮据,受命与左都御史花沙纳制订发行官钞章程。旋任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反对内务大臣肃顺等铸“当十”、“当五十”、“当百”、“当千”四项大钱的主张,坚持把已发行的不兑换钞币,改为可兑换钞币,并规定最高发行额,对缓和财政危机起了一定作用。咸丰八年(1858)以病免。后复出,署左副都御史,命同兵部尚书爱仁往山西按事,授工部侍郎。同治四年(1865)卒。有《皖省褒忠录》、《王侍郎奏议》十卷。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2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