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华革命党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271 中华革命党近代资产阶级政党。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国民党被强行解散,孙中山被迫东渡日本。1914年7月在东京召集国民党员组成中华革命党,孙中山被选为总理,宣布“以实行民权、民生两主义为宗旨”,“以扫除专制政治,建设完全民国为目的”。规定入党者必须具誓约,按指印,表示绝对服从孙中山。后相继在广东、山东、湖南等地组织武装起义,但均遭失败。1916年袁世凯死后,党部移至上海。1917年领导护法运动,继续对北洋军阀展开斗争。1919年10月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中华革命党Zhonghua gemingdang中国国民党的前身。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被迫逃往日本。1914年7月,孙中山在日本召集部分国民党员组成中华革命党,宣布“以扫除专制政治、建设完全民国为目的”、“以实行民权、民生两主义为宗旨”。规定入党者都要按指印、立誓约,绝对服从孙中山。中华革命党继续进行反袁斗争。但因提不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未能广泛团结反袁力量,徒然采取单纯军事昌险方式,在广东、山东、湖南等地组织武装起义,均遭失败。1917年领导护法运动,继续同北洋军阀斗争,也表现得软弱无力。1919年10月10日,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中华革命党1914年7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的政党。孙自任总理,以实行“民权、民生两主义”为宗旨,以“扫除专制政治、建设完全民国”为目的,继续反袁斗争。但军事上陷于冒险,且有宗派主义倾向。后迁上海,曾发起护法运动。1919年10月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中华革命党民国初年孙中山组织的资产阶级政党。“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日本,于1914年7月在日本东京建立,孙中山被选为总理。该党“以实行民权民生两主义为宗旨”,“以扫除专制政治,建设完全民国为目的”。规定党员入党必须立誓约,按指模,保证绝对服从孙中山的领导。在国内外设立支部,国内支部从事武装讨袁活动,国外支部负责筹饷。但由于未能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未能联系广大人民群众和团结反袁力量,在国内政治生活中没有发挥显著作用,在上海、山东、陕西、湖南、广东等地发动的武装起义,亦均遭失败。1916年,袁世凯死后,党部迁到上海。1917年发起护法运动,但未取得领导地位。1919年10月,改名为中国国民党。 中华革命党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政党。1913年孙中山在日本流亡,9月27日亲自拟定入党誓约,至1914年5月,有400多人入党。5月10日创办《民国》杂志,7月8日在东京正式成立,本部设5部,支部共57个,其中国内18个。党员共万余人。从1914年6月到1915年12月,发动起义40多次,重要暗杀行动4次。1916年7月后,停止活动。1919年10月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