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痢疾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痢疾论内科著作。清孔以立撰。四卷。以立字毓礼,黎水(今河南新城)人。幼习儒而喜读医书,既长好之益笃,继而专攻于医。每恨瘟疫而外,惟痢疾最险恶,能死人于数日之间,而古鲜有定论明训可为章程者,爰集前人有关论述,参以个人识见经验撰成是书。卷一引《内经》、仲景及诸贤之论,予以注疏。卷二列痢原、诸色、阳气、湿热、脾胃及辨证、治法。卷三详论痢疾诸症共二十八门。卷四列诸家治案二十四条,方剂百零六方。孔氏学验俱富,对痢疾之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每多创见。以为“热则清之,寒则温之,初起热盛则下之,有表症则汗之,小便赤涩则分利之”乃治痢常规,孔氏则谓“惟清热一法无忌,治痢初起,忌大下、忌发汗,忌分利”,确为有得之言。对研究痢疾及临证颇有实用价值。有乾隆十七年(1752)刻本,乾隆三十七年(1772)谦益堂刻本,道光二十七年(1847)谦益堂重刻本,扉页作《医门普渡痢疾论》。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