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131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南部。地处岷山山脉,总面积为10.813万公顷。主要保护大熊猫等珍稀动物及自然生态系统。山势陡峻,位在亚热带与温带过渡地带。陆栖脊椎动物265种,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红尾虹雉等。植物资源丰富,有珙桐、连香树、水青树、杜仲、银杏、红豆杉、香果树等。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

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位于县南白水江。山高谷深,气候湿润,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由低至高分别为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低山以上多箭竹、拐棍竹、忍冬、山柳、杜鹃、花楸等植物,栖息有珍贵野生动物350多种,包括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大熊猫、金丝猴和苏门羚、林麝、红腹角雉、蓝马鸡等。其中尤以大熊猫最为集中,共有100多只,大片茂密的竹林为其提供了丰富的食物。1970年,保护区内上丹堡、六仲沟、大山沟一带,箭竹大面积开花,致使不少大熊猫饥饿而死或迁至它处。现竹林已逐渐恢复,生态环境趋于平衡。1986年,保护区在县西南白马峪河上游建立大熊猫繁殖驯养场,为我国大熊猫栖息繁殖的主要场地,数量约占全国总数的十分之一。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

中国以大熊猫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南部文县,面积903.58km2,禁猎区面积1081.3km2。主要山峰为黄土梁,海拔3882m。重点保护动物: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等。保护区自然植物分4个景观带:❶河川丘陵带,海拔低于1000m,多为农田;
❷低山带,海拔1000~1700m,多为阔叶林,灌木丛生,有森林动物等;
❸中山带,海拔1700~3000m,为针阔叶混交林,多动物与鸟类分布;
❹高山带,海拔高于3000m,属高山灌丛草甸带,有扭角羚、马麝及石鸡等鸟兽。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3:0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