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皇太极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122 皇太极1592—1643

清代皇帝、政治家,即清太宗。满族。爱新觉罗氏。努尔哈赤第9子。天命十一年(1626)努尔哈赤死后,由诸贝勒拥立,继后金汗位。即位后,分编满族贵族所属部分“奴仆”为“民户”;积极吸收汉文化,组织翻译汉文书籍;仿明官制,设立中央六部;废除四大贝勒共理政务旧制,加强专制统治权力。同时,颁布保护和促进农业生产的法令,促使社会经济取得进步。天聪十年(1636)改后金为清,称皇帝,年号崇德。后又增编“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继续完成统一女真各部的任务,并曾多次对明用兵。

皇太极1592—1643

清朝皇帝。即清太宗。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的过程中,驰骋疆场,屡建战功。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努尔哈赤初建八旗时,为正白旗主旗贝勒。翌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与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合称“四大贝勒”,共理机务。天命四年(明万历四十七年,1618年),在萨尔浒战役中,转战三路,奋勇破敌,战功卓著。天命十一年,努尔哈赤死后,被拥立即后金汗位,改元天聪。天聪元年(1627年)正月,派阿敏率军突袭朝鲜义州,并分兵袭击明东江镇总兵毛文龙的铁山驻兵,迅速攻占平壤,朝鲜遣使求和。同年五月,亲率大军攻打宁远、锦州失败。天聪二年,以“盟主”身份,会蒙古各部兵,亲征察哈尔,加强对归附的蒙古各部的管理。天聪三年,率军由龙井关毁边墙而入,进逼明京师(今北京),攻占遵化、永平、滦州、迁安诸城,间杀袁崇焕。天聪六年,率军远征林丹汗,林丹汗西奔青海,又转掠宣府、大同。天聪八年,率军攻大同兼收察哈尔各部,完成对漠南蒙古的统一。天聪十年,被拥立为皇帝,定国号为清,改元崇德。是年,二次入朝,征服了朝鲜。崇德三年(崇祯十一年,1638年)派多尔衮、岳讬,由董家口、墙子岭毁边墙入明境,遍掠山东、河北、山西四十余座城市,人口二十万。崇德四年率数万大军攻松山失利。崇德五年命济尔哈朗、多铎率军修筑义州城,建立进攻锦、宁基地,长期围困锦州,开始了著名的松锦大战。至崇德七年二月,攻下松山,明总督洪承畴被俘投降。三月,祖大寿降于锦州。四月,相继攻占塔山、杏山,至此松锦大战结束。在位期间,打击、削弱其余三大贝勒的权力,加强和巩固了汗权;整顿和改革国家机构,设立六部;争取、团结汉族官僚和知识分子,吸收汉族文化,翻译汉文书籍,创制新满文;增编蒙古八旗、汉军八旗,扩大八旗组织等。崇德八年暴卒,时年五十二。谥文皇帝。

皇太极1592—1643

即清太宗。努尔哈赤第八子。爱新觉罗氏。1626年其父死后继汗位,年号天聪。先攻占辽东半岛,又多次挥兵入关。1636年于沈阳称帝,改元崇德,改国号为“大清”,改族名为“满洲”(辛亥革命后通称“满族”)。政治上仿明官制,设六部三院,废除女真旧制;军事上增设汉军八旗、蒙古八旗,开创皇帝亲辖“上三旗”的先例,继续完成对东海女真的兼并及东北的统一。

皇太极1592—1643

即清太宗。姓爱新觉罗氏,努儿哈赤第8子,母孝慈高皇后为叶赫贝勒杨吉努之女。能文善武,是努尔哈赤诸子中唯一识字懂文义之人。于后金天命元年(1616)封和硕贝勒,与大贝勒代善等同称“四大贝勒”,辅佐努儿哈赤,共理机务。十一年(1626)即汗位,改元天聪。之后,审时度势,进行改革。首先废除三大贝勒轮值制,并将其逐个幽禁或贬斥。然后增设“八大臣”、“十六大臣”,共议朝政,以削弱八旗王贝勒势力,加强集权。天聪五年(1631),仿明制设六部及文馆(后为内三院),翻译汉文典籍,吸收汉族文化。命达海对老满文“酌加圈点”,使“音义明晓”,便于使用,创制出新满文(即有圈点满文),使满文从此成定式。自领正黄、镶黄、正蓝3旗,扩大军事实力。推行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的政策,制定新的“离主条例”,使部分汉族奴隶得编为民户。九年,定族名为满洲。翌年(1636)四月称帝,定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采纳汉官建议,实行开科取士,荐举人才。并设置都察院,定服式,明尊卑等。为缓和民族矛盾,提倡满汉一体。继续与明朝进行战争,北征黑龙江,两次出兵朝鲜,统一漠南蒙古,巩固和扩大了满族共同体。崇德三年(1638),设置理藩院,专掌蒙古事宜。七年,重创明军,获松锦大捷,为进取中原奠定基础。在位17年,对满族及其文化的发展,贡献甚大,其建国号及体制、大政方针,皆为其后世子孙所遵循。八年八月暴卒,葬沈阳昭陵(即北陵)。谥文皇帝,庙号太宗

皇太极鹿角椅

皇太极御用腰刀

皇太极1592—1643

即清太宗。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姓爱新觉罗。天命十一年(1626)继位后金汗,次年改元天聪。他分编满州贵族所属一部分“奴仆”为“民户”,积极吸收汉族文化,仿明官制,设立六部,废除了四大贝勒共理政务的旧制,自掌正黄、镶黄、正蓝三旗,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天聪十年(1636)改后金为清,称皇帝,改元崇德,增编“三旗蒙古”和“八旗汉军”,扩大和完善八旗组织,继续完成对黑龙江和吉林东部各部的统一,也进一步加强了对东北边疆各少数民族的统治。1638年设理藩院,专治蒙古等都事。并继续对明作战,扩大清疆域。在位共十八年,谥文皇帝。

皇太极1592—1643

即清太宗。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姓爱新觉罗。天命元年(1616),封为和硕 贝勒。为四大贝勒之一。十一年,继位。次年改元天聪。分编满洲贵族所属一部分 “奴仆”为“民户”。颁布保护农业的法令,设八个固山额真。天聪二年(1628)五月,攻锦州。积极吸收汉族先进文化。但又力图防止满人汉化,故确定“国语骑射”为根本方针, 命令八旗子弟遵循不变。三年四月,设文馆,命达海、刚林等翻译汉文书籍,库尔缠、吴巴什等记注本朝政事。仿明官制, 设六部。废除四大贝勒共理政务的旧制,由其一人“南面独坐”。幽禁阿敏,借故处罚莽古尔泰,自掌正黄、镶黄、正蓝三旗,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八年四月,以沈阳为“夭眷盛京”,赫图阿拉为“天眷兴京”。十年,改文馆为内国史、内秘书、内弘文三院。各院设大学士一人, 学士若干人。同年,改后金为清,称皇帝,改元崇德。增编“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 扩大和完善八旗组织。继续完成对黑龙江和吉林东部女真各部的统一, 进一步加强对东北边疆各少数民族的统治。崇德三年(1638),设理藩院,专治蒙古等都事。继续对明作战,破吴三桂,陷锦州,取松山、杏山。此时,清辖境,南起鸭绿江边,东临海岸,北抵黑龙江北岸牛莽河(今布列雅河)、精奇里江(今结雅河)流域, 西北达石勒克河上源,西迄内蒙西北部,西南至山海关的广大地区。在位凡十八年。谥文皇帝。

皇太极

皇太极1592—1643

姓爱新觉罗氏,努尔哈赤第8子,母叶赫贝勒杨吉努女。天命元年(1616)封和硕贝勒,与大贝勒代善等同称“四大贝勒”,为辅佐努尔哈赤 “共理国政”。十一年(1626)即汗位,改元天聪。审时度势,进行改革。为加强君权,废除三大贝勒轮值制,将其逐个幽禁或贬斥。增设“八大臣”、“十六大臣”,共同议政,削弱八旗王贝勒势力。五年 (1631) 设六部。自领正黄、镶黄、正蓝三旗,扩大军事实力。把推行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政策,作为 “治国之本”。为缓和汉、满民族矛盾,倡导满汉一体,开科取士。制定新的“离主条例”,使部分汉族奴隶得编为民户。九年(1635),定族名称满洲。翌年(1636) 四月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年号崇德。继续与明朝进行战争,北征黑龙江,先后两次侵略朝鲜,统一了漠南蒙古,巩固和扩大满族共同体。三年(1638),设理藩院,专掌蒙古事宜。七年(1642),取得松锦大捷,打击明军有生力量,为清兵入关奠定基础。八年 (1643) 八月病逝,清尊为太宗文皇帝。

皇太极

清太宗。1592年生,1643年卒亡。1626年因战功继位后金汗。制定入关夺取全国政权战略方针。1628、1632年两次亲征蒙古。1635年推行军政合一的“盟旗”制。1636年东征朝鲜。同年改后金为清,称皇帝。1642年,统一东北。次年暴卒。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7:5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