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眼球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眼球yanqiu视觉器官的主要部分。外形似球状,位于眼眶前半部,后端由视神经直接连于间脑。眼球由眼球壁和内部的折光装置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内膜三层。(1) 外膜: 是纤维性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具保护作用。前部1/6为角膜,凸而透明。角膜内无血管,其营养来自角膜缘外侧的血管网及房水。角膜富有神经末梢,感觉敏锐,外膜的后5/6为白色不透明的巩膜。(2)中膜: 又称血管膜,呈棕色,紧贴巩膜内面,是含丰富血管和色素细胞的疏松结缔组织膜。营养眼内组织,吸收眼内分散的光线,有利视网膜的光色感应。中膜从前向后可分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部分。虹膜呈圆盘状,中央有瞳孔,位于角膜和晶状体之间,其颜色因含色素的多少和分布而异。中国人的虹膜多呈棕色。虹膜内含有两种平滑肌纤维,一种为瞳孔开大肌,在瞳孔周围,呈放射状排列,受交感神经支配,收缩时瞳孔开大; 另一种为瞳孔括约肌,环绕瞳孔周围受副交感神经支配,收缩时使瞳孔缩小。睫状体为虹膜后外方的环形增厚部分,内有平滑肌称睫状肌,受副交感神经支配,通过睫状肌的收缩或舒张可调节晶状体的曲度。睫状体向后移行为脉络膜,占中膜的2/3。膜内含有血管和色素细胞,有营养和遮光的作用。(3) 内膜或视网膜: 分为两部分,紧贴在脉络膜内面的有感光作用,称视网膜视部; 紧贴于虹膜和睫状体内面的无感光机能,称视网膜盲部。在视网膜后部有一圆形隆起是视神经乳头或称视神经盘。此处无感光能力,称生理性盲点。在视神经乳头颞侧3、5毫米处,有 一淡黄色的小区称黄斑。其中央凹处是感光最敏锐的部分。视网膜的微细结构很复杂,外层为色素上皮层,内层为高度分化的神经组织层。细胞通过复杂的突触联系,在视网膜中传递和初步加工视觉信息。整个视网膜的全部神经节细胞的轴突集中穿出眼球构成视神经。眼的折光物质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它们共同组成眼球的折光系统。房水是充满眼房内的透明水状液,由睫状体上皮细胞分泌形成。房水在眼房内不断地循环更新,对角膜、晶状体具有营养和带走代谢废物的作用,还能保持一定的眼内压。房水循环受阻,房水量积集过多,则引起眼内压升高,影响视力,即为青光眼。晶状体是无色透明富有弹性的折光体,由多层晶状纤维构成。晶状体曲度改变的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弱。此外,睫状肌的紧张程度,也会影响晶状体的曲度。青少年时期,若用眼不当,使晶状体曲度增加,且 一时得不到恢复,久之,将会形成近视眼。晶状体发生混浊,影响视力,称为白内障。玻璃体是无色透明的胶状物,填充于晶状体和视网膜之间,对视网膜具有支撑作用。 图498 眼球的结构(水平切面模式图) 眼球bulbus oculi视觉器官具有感光作用的主要部分,由三层眼球壁及折光系统构成。眼球壁外层为纤维膜,前部约1/4部分完全透明称角膜,后部3/4为白色不透明的巩膜。中层为血管膜,分为脉络膜、睫状体和虹膜三部分。虹膜位于晶状体前方,中央有瞳孔。内层为视网膜,能接受光的刺激,产生光觉和色觉。折光系统有水状液、晶状体和玻璃体3种。水状液为无色透明的液体,位于眼房(角膜与晶状体的间隙,又被虹膜分为眼前房与眼后房,经瞳孔相通)内。晶状体为无色透明、有弹性的双凸体,与睫状肌相连,借肌肉收缩来调节其曲度。玻璃体为无色透明的胶状体,位于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 眼球纵切面 1. 巩膜 2.脉络膜 3.视网膜 4.视乳头 5.视神经 6.玻璃体 7.晶状体 8. 睫状突 9.睫状肌 10.晶状体悬韧带 11.虹膜 12.角膜 13.瞳孔 14.虹膜粒 15.眼前房 16.眼后房 17.巩膜静脉窦 18. 球结膜 眼球眼球的外形近似球体,前后径最长约24 mm,水平径居中约23.5 mm,垂直径最短约23 mm,眼球经线圆周的长度约74.91 mm。眼球的容积,新生儿平均为2.8 mL,6个月内婴儿平均为5.25 mL,成人平均为6.8~7.5 mL。瞳孔的大小,新生儿2~2.5 mm,幼儿4 mm,儿童4~5 mm,青春期3~4 mm,40~50岁3~3.5 mm,50~60岁2~3 mm,60~90岁2~2.5 mm。不同光线下成人瞳孔直径,晴天昼光2~4 mm,中度照明3~4 mm,暗处7.5~9.6 mm。眼动脉压,收缩压8.0~10.7 kPa(60~80 mmHg),舒张压4.0~5.3 kPa(30~40 mmHg)。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