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millstone
将谷物磨碎的加工工具。磨均为两扇凿有起伏磨齿的扁圆形石块组成。下扇中央装一短轴,上扇合在下扇上面,可以绕轴旋转。谷物由上扇的磨眼注入,在两扇之间均匀散开在磨齿之间被磨碎。磨相传为春秋时期鲁班所发明。战国时期成书的《世本·作篇》说:“公输班作硙。”公输班即鲁班,硙即磨,汉代写作䃺。 考古工作者在河北邯郸和陕西秦都栎阳都发现战国时期的石磨,可见鲁班发明石磨是有可能的。
石磨在西汉得到迅速发展,各地汉墓经常有石磨出土,但西汉的石磨齿多为窝点状,东汉的磨齿才发展为放射线形。从河北满城西汉刘胜墓出土的大型石磨旁边有一具牲畜遗骸看,可知西汉的磨已开始用畜力来驱动。
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制造了利用水力来驱动的水磨,其使用已相当普遍。晋代刘景宜还发明一种用一只牛带动8个石磨的牛转八磨。《魏书·崔亮传》则说杜预也发明一种八磨,但未说明是牛转还是水力驱动的。
宋元时期创造出新磨。如西北地区利用风力作动力的风磨。元耶律楚材《西域河中十咏·其六》:“寂寞河中府,西流绿水倾。冲风磨旧麦(原注:西人作磨,风动机轴以磨麦),悬碓杵新粳。”南方地区创造了“立轮连二磨”:“引水置闸,甃为峻槽,槽上两傍植木作架,以承水激轮轴。轴腰别作竖轮,用击在上卧轮一磨,其轴末一轮,傍拨周围木齿一磨。既引水注槽,激动水轮,则上傍二磨随轮俱转。此水机巧异,又胜独磨。”还有一种连二磨是装在船上的:“复有两船相傍,上立四楹,以茆竹为屋,各置一磨,用索缆于急水中流;船头仍斜插板木湊水,抛以铁爪,使不横斜。水激立轮,其轮轴通长,旁拨二磨。或遇泛涨,则迁之近岸;可许移借,比之他所,又为活法磨也。”在江西水源充沛的地区还创造一种能同时驱动九磨的水转连磨:“此磨须用急流大水,以湊水轮。其轮高阔,轮轴围至合抱,长则随宜。中列三轮。各打大磨一盘。磨之周匝俱列木齿。磨在轴上,阁以板木。磨傍留一狭空,透出轮辐,以打上磨木齿。此磨既转,其齿复傍打带齿二磨,则三轮之力互拨九磨。其轴首一轮既上打磨齿,复下打碓轴,可兼数碓。或遇天旱,旋于大轮一周列置水筒,昼夜溉田数顷。此一水轮可供数事,其利甚博。”这种一轮可拨九磨,且兼打碓、灌溉功能的水转连磨,是石磨发展史上的杰作,此后就没有更多的发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