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社会存在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社会存在shehui cunzai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范畴之一。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即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广义说来,社会存在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主要因素。地理环境和人口都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地理环境指社会所处的自然条件,如土壤、气候、山脉、矿藏、河流、海洋、动植物以及其他自然资源等等,提供人类生存的场所和物质资料生产的对象。人口指人类自身的生产,如人的数量、质量、密度、增长率等等。没有必要的地理环境和人口条件,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无法进行。但是,地理环境和人口的作用总是通过社会生产方式,受社会生产方式的支配。一般来说,有利的地理环境、适度的人口能够推动和加速社会的发展,而不利的地理环境、过多或过少的人口会阻碍和延缓社会的发展。但是,地理环境和人口都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社会的性质、整个社会的面貌以及社会制度的变革都不是由他们决定的,而是由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社会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决定力量。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它是社会意识的根源,而社会意识则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和派生物。同时,社会意识并不是消极地反映社会存在,而是会对社会存在产生重大的影响。 社会存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其中,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它的本质内容。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同“社会意识”相对。指社会物质生活过程亦即物质生活条件的总称,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中地理环境和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它们并不决定社会性质和发展的基本方向,只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它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发展的基本方向。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本原性的东西,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派生的东西,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巨大的反作用。毛泽东说: “我们承认总的历史发展中是物质的东西决定精神的东西,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但是同时又承认而且必须承认精神的东西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对于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这样,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把社会存在当作第二性的观点相对立,又与旧唯物主义否认意识能动反作用的观点相区别,第一次科学地说明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