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仁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仁学分类:【传统文化】 近代谭嗣同的哲学著作。于1896―1897年间陆续写成。谭嗣同牺牲后,1899年梁启超、唐才常分别在日本出版的《清议报》和上海出版的《亚东时报》上连载发表。以后出版过多种单行本。目前以中华书局1981年出版,由蔡尚思、方行编集的《谭嗣同全集(增订本)》所收《仁学》校勘最完善。全书凡50篇,分为两卷。谭氏自称《仁学》的思想来源是:“凡为仁学者,于佛书当通《华严》及心学、相宗之书;于西书当通《新约》及算学、格致、社会学之书;于中国书当通《易》、《春秋公羊传》、《论语》、《礼记》、《孟子》、《庄子》、《墨子》、《史记》及陶渊明、周茂叔、张横渠、陆子静、王阳明、王船山、黄梨洲之书。”《仁学》上卷通过阐发“以太”――“仁”――“通”――“平等”的道理,鼓吹“中外通”、“上下通”、“男女内外通”、“人我通”,宣传资产阶级平等、民主、自由思想。下卷通过对封建纲常名教、君主专制主义的深刻揭露和激烈抨击,提出变法维新、改革社会的主张。《仁学》一书“把改革扩展到道德上、思想上、文化上,并且提出了一个相当完整的哲学体系,作为总的说明,这就把改革的范围扩大了,深度加深了。”(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第六册)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