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群居合一之道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群居合一之道荀子提出的关于人的社会性的社会伦理命题。《荀子·荣辱》说:“夫贵为天子,富有天下,是人情之所同欲也。然则从人之欲,则势不能容、物不能赡也。故先王案为之制礼义以分之,使有贵贱之等,长幼之差,知愚能不能之分,皆使人载其事而各得其余,然后使谷禄多少厚薄之称,是夫群居合一之道也。”荀子认为,人禽之分在于人能“群”,群的秩序由礼而确定。他说:“礼以定伦”(《荀子·致士》)。“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荀子·富国》)但是他又提出, “礼义法度者,是圣人之所生也”。(《荀子·性恶》),认为群居合一的伦理关系和制度是由少数“圣人”所规定的,反映了荀子思想学说的局限性和历史唯心主义的伦理观。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