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翰林论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翰林论

文论。东晋李充撰。三卷。充字弘度,江夏(今湖北安陆)人。生卒年不详。少孤,善楷书,有名。初历丞相王导椽,转记室参军,除剡县令,大著作郎,累中书侍郎。幼好刑名之学,曾著《学箴》,深抑虚浮之士。任大著作郎时,因典籍混乱,遂整理古籍,删除烦重,以类相从,分作经、史、子、诗赋四部,甚有条贯,为后世图书分类所沿用。该书今仅存八条。其评论作家创作能结合具体作品,剖析艺术风格,黄侃《文心雕龙札记》有“以沈思翰藻为贵”的评语。《诗品》卷中评郭璞云:“《翰林》以为诗首”。虽语焉未详,但可见该书为学人所重。《隋书·经籍志》著录为三卷,较之梁时五十四卷亡佚已多,其原书面貌已不可知。清严可均《全晋文》辑有佚文。

《翰林论》

东晋李充著。原书54卷,已散佚,后人辑存10则。据典籍零星记载,及所存残文,可推知《翰林论》主要内容是说明各种文体的产生,并按文体“褒贬古今,斟酌利病”(《文镜秘府论·四声论》),列出数篇代表作品,评论得失。作者通过评论古今作家作品,表达了自己的散文美学观点。与挚虞的《文章流别论》较近于历史的探讨不同,《翰林论》较近于美恶的品评。作者所谓“论贵允当”,是上承曹丕“书论宜理”(《典论·论文》)的见解。所谓表与驳“不以华藻为先”,是承袭周、秦、两汉“尚用”的观点,而提倡、美”,提倡“文”,就体现了魏、晋以来重文的审美倾向。作者对各种文体的产生所作的研究,是带有开创性的,在散文美学史上有一定意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4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