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063 耙

中国大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发明和使用耙。耙是适应翻耕法的整地作业的需要而发明和使用的。耙在古代又称为“爬”和“䎬”。有方形耙和人字形耙等形状。耙的作用是“散垡去芟”,即破碎土块,疏松土壤,清除根茬;同时还有保墒防旱的功效。元代《韩氏直说》中说:“耙功到,则土细又实,立根在细实土中,又碾过,根土相着,自然耐旱不生诸病”。

耙harrow

用于耕后碎土平整地面的整地农具。耙最迟在魏晋时期就已使用。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画像砖有耙地图。其耙为一字形,下装木齿或铁齿,中间安装一根长辕,用2牛牵引,人站在耙上以增加重量。 还有一种人字耙,即《齐民要术》所说的“铁齿𨱐𨨯”。这是用于北方旱田的碎土农具。 南方水田所用的耙略有不同。如广东连县西晋永嘉六年(312)墓中出土的犁耙模型及广西苍梧倒水南朝墓出土的耙田模型上面的耙都是上有横把,下装6齿,人以两手扶按,一牛套绳索牵引。耙在唐代也叫做“爬”。《耒耜经》:“耕而后有爬,渠疏之义也,散去芟者焉。”其形制应与上述广东、广西出土模型中的耙一样。王祯《农书·耒耜门》还记载了一种方耙:“耙桯长可五尺,阔约四寸,两桯相离五寸许。其桯上相间,各凿方窍,以纳木齿。齿长六寸许。其桯两端木栝长可三尺,前梢微昂,穿两木梮,以系牛挽钩索。”这种耙应是用于水田耕作的。明清以来,大抵如此,没有什么变化。


耙harrow

用于耕后平整地面和松土的整地机具。包括齿耙、圆盘耙、水田耙、拖板耙、滚笼耙等。

耙harrow

又称䎱。耕后碎土农具。 王祯《农书》:“耙又作爬,今作䎱”,其构造为木框上每隔数寸装一根硬木齿或铁齿。木框作成长方形或呈人字形。使用时用牲口拉着前进,人站在耙上,增大向下的压力,以耙碎土块。耕后要连续耙数次,达到深耕细耙的要求。

用于平整地面和松土的整地机具。耕作深度一般为15 cm左右。中国使用耙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耙主要包括圆盘耙、钉齿耙、水田耙、滚笼耙等。主要作用为破碎土块、疏松土壤、灭茬除草。中国1998年拥有机引耙277.94万台。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7:4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