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脏腑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脏腑

气功和传统武术理论中,对人体内脏器官和机能的总称。分为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五脏包括:心(包括心包络)、肝、脾、肺、肾。主要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属阴。六腑包括:小肠、三焦、胆(又隶属于奇恒之腑)、胃、大肠、膀胱。主要功能是受盛和传化水谷,属阳。奇恒之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主要功能是贮藏精气等。脏腑以五脏为中心,每一脏与每一腑均有通过经络相连的对应关系,各脏还与身体的各“窍”(如眼、耳、口、鼻等)有联系。如“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等。五脏与精神活动也有密切的关系。脏与脏、腑与腑、脏与腑之间在生理功能上是密切相关的。在教学中主要应明确:每一脏或每一腑的概念,不仅是指解剖学和生理学中某一个器官及其功能,还包括与之相关联的各组器官的功能。

脏腑

见脏象。

脏腑

人体内脏的通称。古作“藏府”。其内容包括五脏: 心、肝、脾、肺、肾: 六腑: 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奇恒之府: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脏”的功能特征是“藏精气而不泻”(《素问·五脏别论》),即贮藏精气,不使外泄。“腑” 的功能特征是“传化物而不藏”(《素问·五脏别论》),即消化和传输水谷等物,排出糟粕,不使内停。脏属阴主里,腑属阳主表。某些脏、腑具有阴阳表里的配合关系,如肾与膀胱、肺与大肠等。脏腑概念的形成,在医学发展的早期,主要是依据解剖人体所得的实际知识,如心就是现代解剖学的心,肺就是现代解剖学的肺等等。但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以及中国古代特定的社会背景的影响下,中医古代脏腑知识超越了解剖学所能了解的范围,形成了将解剖部位和生理功能糅合而成的内脏单元。例如心,实际上包括了今心血管系统及脑的许多内容;肾不但与水液代谢有关,而且是生殖系统的主要脏器。因此,中医的某些脏腑虽然在名称上与现代医学的内脏器官相同,但它的内涵有时却有较大的区别。研究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今称之为脏象学说 ( “脏”通指脏腑,“象”指脏腑的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反映于体外的种种征象)。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参见“五脏”、“六腑”、“奇恒之府” 等条。

脏腑

又称“藏府”。人体内脏器官组织的总称。分为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等。

脏腑

出自《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是人体内脏的统称。脏腑知识对于指导健身防病、抗衰防老、诊治各科疾病,均有重要意义。其主要内容有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
五脏 即心、肺、脾、肝、肾。其共同的生理功能是:化生、贮藏精气,兼藏神志。如《素问·五脏别论》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灵枢·本藏》说:“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其各自主要生理功能是:心主血脉,主神志;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与肃降,通调水道,肺朝百脉、司血之清浊敷布;脾主运化,主统血;肝主疏泄,主藏血;肾主藏先后天之精,与生长、发育、生殖密切相关,主持水液代谢,主纳气。五脏与神志活动的关系:心统主藏神,在志为喜;肺藏魄,在志为悲;脾藏意,在志为思;肝藏魂,在志为怒;肾藏志,在志为恐。
六腑 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其共同的生理功能是:受盛、传化水谷。如《素问·五脏别论》说:“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灵枢·本脏》说:“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六腑的机能特点是“以降为顺,以通为用”,其通降太过或不及均为病态。其各自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小肠主受盛胃中化物、泌别清浊;大肠主燥化,小肠下注糟粕,传导粪便;膀胱主贮藏津液,排泄小便。三焦,为中医学特有的脏腑名称,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其功能有整体和局部之分。上焦,位于横膈膜以上,心肺居其中,以摄纳清气、水谷,布散精气为主要功能,故说上焦“主入”、“如雾”;中焦位于膈下脐上,脾胃肝胆居其中,以化生精气为主要功能,故说中焦“主化”、“如沤”;下焦位于脐以下,肾、膀胱、大、小肠居其中,以排泄二便为主要功能,故说下焦“主出”、“如渎”。三焦的整体功能可概括为运行水谷,通行元气,主持诸气,总司全身气机与气化。其实质是对人体新陈代谢全过程的高度概括。明代张景岳在《类经·脏象类》中认为三焦是“脏腑之外,躯体之内,包罗诸脏,一腔之大腑也”,所以,三焦一腑离开其他脏腑,便无其局部或整体功能可言,若其他脏腑离开三焦,亦无其各自的功能可言。胆,以贮藏排泄胆汁并参与部分精神活动为主要功能。由于胆不直接传化水谷,胆汁属精气,且参与精神活动,其功能类似五脏,而其形态为中空的管腔状,胆汁又需不断疏泄排出,泻而不藏,以通为用,胆又与肝有表里配合关系,故其又与其他五腑相同。因此,胆又属于奇恒之腑。
奇恒之腑 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其总的功能特点,类脏藏精气,“藏而不泻”,且多与神的活动相关,而其形态中空又类似六腑。因其似脏非脏,似腑非腑,故名奇恒之腑。
区别脏与腑,有助于临床分析病理,如脏病多虚,腑病多实;有助于指导治疗,如腑虚补其脏,脏实泻其腑等。又,从解剖形态学角度看,中西医的脏腑所指除“三焦”外,基本是一致的,仅是详略之别,大同小异。若从生理、病理学角度看,中医学的脏腑概念不纯是形态学概念,更重要的是一个生理、病理学概念。中医学的一个脏腑的功能,可能包括西医学的几个脏器的功能,而西医学的一个脏器的功能,可能分散在中医学的几个脏腑功能之中。因此,不能把中医学的脏腑概念与西医学所说的同名脏器完全等同起来,应注意求同存异。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6:4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