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洗礼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洗礼基督教入教仪式。认为通过这一仪式可以赦免入教者的“原罪”和“本罪”,成为教徒。分注水洗(主洗者诵规定经文,给受洗人注水头上)和浸礼(受洗人全身浸入水中)两种。 洗礼基督教的入教仪式,中国俄罗斯族的东正教徒也遵行这种仪式。大多在婴儿时期进行,也有成年以后改信基督教或东正教,进行洗礼的。基督教和东正教都把洗礼看作是最神圣的事,是耶稣定的教法。婴儿降生的次日,即选定教父教母,由教父教母抱着婴儿来到教堂,由神甫主持,在洗礼池中受礼三次,然后由神甫为婴儿摩顶祈祷,取一个教名。受洗以后,婴儿就成了正式的基督教徒或东正教徒,可以参加一切宗教活动。 洗礼基督教入教仪式。分注水礼和浸礼两种。仪式一般由神父或牧师主持,称主礼人或施洗者。行注水礼时,由施洗者将少量清水倾注于受洗者额上,让水顺额流下,同时口诵规定的礼文。行浸礼时,受洗者由施洗者引领至专用的洗礼池,将全身浸入水中,施洗者施洗过程中须口诵规定的礼文。基督教早期,两种仪式可单独举行,也可合并举行。后因浸礼多有不便,天主教及西方教会便逐渐舍弃,到20世纪后已基本不再举行浸礼。东方教会和新教的某些教派至今仍坚持举行浸礼。耶稣于传教前曾专门由加利利赴约旦河畔,由施洗约翰为其施洗,故基督教认为洗礼是耶稣立定的圣事,入教者受洗后可赦免“原罪”和“本罪”,接受上帝的“慈悲”和有权领受其他“圣事”。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