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后又称船,渡河或水上运载工具。最早人们“刳木为舟”,即造独木舟。后来舟的形式、品种越来越多。丝绸之路上有黄河、渭水、泾水、洮水、湟水、张掖河、亦列河、于阗河、乌浒河、阿母河等数不尽的大小河流,造舟摆渡或运输,自不用说。早在周文王时,即在渭河上“造舟为梁”。北周庾信在《望渭水》一诗里说: “犹言吟溟浦,应有落帆还。”这里由渭水想到溟浦帆船。王维《辋川集·南垞》: “轻舟南垞去,北垞淼难即。”此为王维在*终南山下辋川别墅的游船。王维《山居秋暝》: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是打鱼舟。白居易《泛渭赋》写“泛舟于渭”。敦煌壁画也绘有种类较多的船。由于地理条件的关系,中国西北造船业远不如江南、沿海发达。

即船。古书《世本》: “古者观落叶因以为舟”。《易·系辞下》:“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考工记·总序》:“作舟以行水。”他们用石刀、石斧等原始生产工具,把大原木挖空,做成独木舟。1958年,在江苏武进县曾发掘出一只长十一米、宽九十厘米的独木舟。它是用一整段大原木挖空而成的。在实践中,我们的祖先发现,几根木头捆扎起来,要比单根木头的浮力大,而且更稳当。于是,较为成熟的船舶出现了。商代甲骨文上已有“舟”字,这是最早而又最可靠的记载。当时的船已不是独木舟,而是由木板构成了。在船体的结构方面,已注重了船体的对称和平衡,即船的稳性。

载人木舟复原模型

船舶的原始名称,古老的水上运输工具。《易经·系辞》记载的“伏羲氏刳木为舟”的独木舟;殷商(前1600—前1066)甲骨文中象形文字的舟。其形式、制造和用途不断发展,逐步为各种不同的船舶所代替,但该名词仍沿用。

舟boat

“船”的古称,或在书写中用以代船。“刳木为舟”、“作舟以行水”,指水上木制运载工具。

西周时期水上交通工具。既可搭造浮桥,又可载渡行人。《诗·大雅·大明》:“造舟为梁”。这说明用舟搭造桥梁是从西周开始的,因为在此之前,尚未发现这样的记载。又如《诗·大雅·棫朴》:“淠彼泾舟,烝徒楫之。”这说明西周时期在泾水中行驶的船体积很大, 需多人共同楫之。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