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芦笛岩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芦笛岩

芦笛岩位于桂林市桃花江畔光明山腹,是一处景致高度集中、景物极尽造化的神奇游览佳境。在这个神奇的洞府中,有琳琅满目的石笋、石幔、石钟乳、石花、石琴、石鼓、石柱,拟人状物,惟妙惟肖。这些千姿百态的钟乳石是由于地下水的作用,溶解岩石中的碳碱酸钙,经过千百万年的沉淀结晶堆积而成的。因此,芦笛岩被誉为“大自然艺术之宫”。景区内的芳莲池碧水清波,岸柳婆娑。芳莲岭山腰的“朝晖楼”倚山而建,每当朝阳初升,晨曦满楼,成为园林建筑的艺术典范。
芦笛岩不仅以奇异峻美的景致闻名,而且洞府内有不少前人的墨笔题字。对这些古代墨迹,人们称它为叫“壁书”。芦笛岩壁书共有七十七则,其中唐代五则,宋代十一则,元代一则, 明代四则, 民国四则,年代无考者五十二则。从壁书记载可知,芦笛岩已发现最早的壁书出自792年(唐贞元八年)。芦笛岩壁书有不少是文人、僧侣和游览者的题名、题诗,作者来自全国各地。
芦笛岩年接待游客量居世界岩溶景区之首,开放至今已接待三千多万游客和众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国政要。
2000年12月芦笛景区经中国国家旅游局评定,成为国家首批AAAA级景区,2002年6月正式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地址:桂林市芦笛路1号 邮编:541001
电话:86-771-2695075

芦笛岩

位于市西北郊光明山,原名野猫岩,因洞口芦荻草可做笛而得名。岩洞深240米,最高处18米,最宽处93米,游程约500米,“元和题壁名犹在,嘉定留诗句亦佳”(邓拓《题芦笛岩洞府》)。从洞中现存77则题记看,早在唐贞元八年(792)就有人进洞观瞻,战乱时曾被村民作为秘密避难所。1959年起重新开发建设。洞内石乳晶莹璀璨,组成诸如“狮岭朝霞”、“云台揽胜”、“龙宫水府”等30余景。洞天高阔,气势雄浑,人称“大自然艺术之宫”。王力有诗云:“玉柱雕盈资鬼斧,碧文圆顶见神工。”(《游芦笛岩》)芦笛岩与七星岩齐名,为广西岩溶两大奇观。七星岩幽玄,岩壁青黑;芦笛岩堂皇,岩壁金黄。二洞的不同结构风格,具有不同的观赏价值。

芦笛岩

位于广西桂林市郊西北4公里的光明山腰,因洞口生长的芦笛草可做芦笛而得名。洞深240米,游程500米。芦笛岩是个典型的喀斯特大溶洞,洞内有大量的石乳、石笋、石柱、石幔、石花,组成千姿百态的景物。宛如一座大自然的艺术宫殿。洞内有唐代以来墨迹70余处,说明芦笛岩自唐以来就有游人到此探幽索秘。1959年后经开发建设,正式向中外游人开放。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1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