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花木兰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花木兰南北朝时期,北方长篇叙事民歌《木兰辞》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叫花木兰的女子代父从军的故事。花木兰本是一勤劳善良的普通女子,当战争到来时,她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木兰为此“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辞别父母,万里赶赴前线。经历黄河黑水,北到燕山朔野,出生入死,转战十年,屡建战功。凯旋归来入朝天子,木兰不愿做官,不受赏赐,只求回家团聚,重返故里。在父母弟妹热烈欢迎气氛中,她“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装”伙伴们惊讶这个共同征战十年,功勋卓著的“壮士”竟然是位“女郎”。这首长诗以扑朔迷离的传奇色彩塑造了花木兰这样一个不让须眉的女英雄。她勇敢、坚毅、纯洁、机智、不惜自我牺牲,不顾“男女有别”,英勇征战,既保全了老父,又捍卫了祖国,尤其可贵的是她不贪慕虚荣、富贵,体现了妇女要和男子一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诗中始终洋溢着赞颂花木兰勤劳、善良、保家卫国、英勇战斗的精神,和她丝毫不贪图名利、朴素高尚的品质。 花木兰文学故事人物。又称“木兰”。曾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功成还乡,不愿封官。勇敢、机智、活泼。始见于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明徐渭曾作杂剧《雌木兰》。 花木兰生卒年不详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劳动妇女。在乐府诗《木兰辞》中描写了她的事迹。主要情节是少女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转战边疆十几载,凯旋归来。反映了古代劳动妇女刚毅勇敢、为国纾难的高贵品德。以后通过多种艺术形式传播,“木兰将军”成了人民传颂的巾帼英雄。 花木兰评剧传统剧目。吴家莱根据《木兰辞》改编。隋朝时,突厥侵犯,花木兰代父从军。花木兰聪明机智,作战勇敢。元帅临终时托花木兰以帅印,并将女儿许之妻。花木兰巧用埋伏计,全歼敌兵,班师还朝,辞官归里。亲家议婚,方知木兰是女郎。1954年,黑龙江省评剧团演出。1958年,在哈尔滨友谊宫为达赖、班禅额尔德尼专场演出。1956年,为黑龙江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出,获演出奖,并获作品奖、编曲奖,碧燕燕获优秀表演奖,高素秋、郑敏、马兆禄获表演奖。1959年,随东北三省人民赴福建前线慰问团慰问中国人民解放军,演出此剧。剧本收入《中国地方戏曲集成·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卷》。1956年,收入“黑龙江戏曲丛书”,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花木兰一名花弧,姓魏氏。亳州东魏村人。一说为汉文帝时人。隋恭帝时,募兵戍北方,木兰父当戍而年迈,弟妹俱幼,木兰乃代父从军12年,屡建战功,人不知其为女子。后奏凯还,授尚书不受,恳奏省亲。乃命军士护卫至其家,释戎装,而服巾帼。文帝得知,赠将军。卒谥孝烈。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