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花鼓舞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160 花鼓舞又称“打花鼓”。是流行于我国各地的民间歌舞形式。其中以安徽淮北的“凤阳花鼓”为最著名。打花鼓较普遍的形式是:二人表演(一男一女)男打小锣,女击小鼓,边歌边舞。流行在山西南部地区的“晋南花鼓”是男角系鼓于胸前,还有置多个鼓于一身,击鼓动作灵巧多变,技巧性强。流行在山东、东北地区的花鼓舞则以长穗击鼓,可在各种舞姿、旋转、跳跃中击鼓,姿态优美,气势生动。 《花鼓舞》群舞。辽宁旅大歌舞团1956年首演。编导张毅。作曲: 丛宝璋。领衔演员: 张毅。“花鼓”流传于山东省,旧社会是贫苦农民流浪乞讨的一种卖艺形式。鼓棒上系有半: 米多长的鼓穗,舞者以鼓棒与鼓穗的顶端交替击鼓,形成一种独特的技艺。编导根据山东、辽东一带此一民间舞蹈进行加工、发展,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击鼓的花样、姿态及技艺性,将鼓穗加长至3尺,使原来基本不动的左手解放出来,和右手同时或交替击鼓,从而使舞姿更加多样。后又不断增加了击鼓的难度动作,创造了“片马背身击鼓”、“大跳绕身左右击鼓”、“快速跳背身击鼓” 等等技巧,赋予“花鼓舞”新的时代旋律。舞者用长长的软鼓穗绕过自己的头、背、腰、腿,从上下左右各个角度击打鼓面,以激昂、多变的节奏,展现出乐观向上的情绪和高超技艺,并使人体健美的律动与彩色穗带的丰富线条相交织,构成了舞蹈的独特魅力。该舞蹈曾获1957年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舞蹈比赛金质奖章。已被确认为“20世纪中国舞蹈经典作品”之一。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