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范紫东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范紫东1879~1954fan zidong名凝绩,字紫东。乾县东乡(今灵源镇)西营寨人。少时博学,习武。5岁识字,7岁诵古诗,8岁读经史,能诗文。15岁出口成章。17岁每有创作,辄有新意。光绪二十八年(1902)陕西大旱,迫于生计,就馆富豪之家,得麦养母。戊戌维新后,陕西学政通试乾州、彬州七县秀才,以通考第一名入选三原宏道高等学堂。光绪三十四年(1908)以第一名优等毕业。随后在西安府中学任博物、理化教员,兼任健本小学国文教员。宣统二年(1910)经焦子静、井勿幕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成为关中区负责人之一。其后回乾县任高等小学校长,秘密联络盟员吴希真等,准备武装起义。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弃教从戎,参加革命军。清帝退位后解职,回西安健本学校执教,出任校长;并当选陕西省第一届议会议员。1913年后被选为陕西省民政厅秘书、教育厅编审主任。教学之余,悉心研究元明杂剧,有志于戏剧改革。1912年,与友李桐轩、孙仁玉创办秦腔剧团易俗社(“改良社会,移风易俗”),开始剧本创作。1914年首编秦腔剧本《春闺考试》,经易俗社排演,受到广泛称赞。1915年袁世凯准备复辟称帝,遂编写第一部大型秦腔戏《玉镜台》,借剧中人之口疾呼:“我中国得了不治疾病,哪有个医国手痛下针砭?”1917年,任武功县知事。不足半载弃职,重回西安健本学校。1926年河南军阀刘镇华围困西安,健本学校停办,遂担任易俗社编辑主任、评议长等职,专力于戏剧创作。是年编写折子戏《苏武牧羊》。1927年以明代史可法抗清事迹为题材,编写大型秦腔剧《三知己》。1930年写痛斥《天津条约》的大型剧作《宫锦袍》。1931年写痛斥《辛丑条约》的《关中书院》。1943年以明代戚继光驱逐倭寇为题材,编写大型历史剧《鸳鸯阵》前后本。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胡宗南在西安政工处威逼西安戏剧作家编写“戡乱戏”,为避迫害,于1948年冬出走兰州。1949年5月西安解放,回到西安。抗美援朝运动中编写现代秦腔剧《志愿军人》,且以七旬高龄登场义演。建国后,历任西北文联及西安文联委员,西安市流行剧目修审委员会委员,从事戏剧改革。1952年,被聘任为西安市文史研究馆馆长。1954年春,又以76岁高龄调查研究古陵墓以备编纂陵墓志。亲赴临潼秦始皇陵、华清池、灞桥等地勘察。调查结束不久便抱病不起,1954年3月31日在西安逝世,享年76岁。一生共编写大小剧本68本。《三滴血》《翰墨缘》等剧久演不衰,成为秦腔经典剧目。著有《关西方言钩沉》《关西周秦石刻摹本》《乐学通论》《地球运转之研究》《西安市城郊胜迹志略》。撰有《永寿县志》《陇县县志》和《乾县新志》等著作。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