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荀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荀悦148—209东汉末政论家、史学家。字仲豫,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卿十三世孙,父早卒。家贫无书,借人书读,过目多能成诵。性情沉静,喜述作。汉灵帝时,宦官专权,托病隐居。后应曹操征召,于汉献帝时任黄门侍郎、秘书监、侍中等职,所著《申鉴》五篇,申说历史教训,供君主借鉴。以儒家思想论述修身治国之道,主张刑德并用、法教并施。“凡政之大经,法教而矣。教者,阳之化也;法者,阴之符也。”认为“民不畏死,不可惧以罪,民不乐生,不可劝以善。”法、教须“先丰民财以定其志”,使能“养生”。 (《政体》)认为性有善有恶,“有三品焉,上下不移,其中则人事存焉尔”,三品再各分为三,共有九品,其中“从教者半,畏刑者四分之三,其不移大数九分之一也”,故“性虽善,待教而成;性虽恶,待法而消”(《杂言下》)。提出人应以“中、和、正、公、诚、道”为修身行事的“六则” (见《政体》),还要以贞、达、志立德,“贞以为质,达以行之,志以成之”(《杂言下》)。依汉献帝之意,将《汉书》用编年体改写,作《汉纪》30篇。另著《崇德》、《正论》等数十篇。 荀悦148——209字仲豫。东汉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幼时聪慧好学,因家贫无书,每到人家,遇书即读,过目成诵,尤善诵《春秋》。汉灵帝时,因宦官专权,托疾隐居。后应曹操征召,历任黄门侍郎、秘书监等职。汉献帝好文学,亦好典籍,以班固《汉书》文繁难懂,命荀悦依《左传》体制,成《汉纪》三十篇,为史传体散文,其文“辞约事详,论辩多美”。宋代王铚誉曰:“其词纵横放肆,反复辩达,明白条畅,既启告当代,而垂训无穷”。(《两汉纪后序》)荀悦另著《申鉴》5篇,为政论体散文,是西汉以来政论文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明代何孟春称其文“无贾谊之经制而近于醇,无刘向之愤激而长于讽”。 荀悦148~209东汉末史学家。字仲豫。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他奉汉献帝之命,仿照 《左传》 体例改编 《汉书》 ,从建安三年(198年)开始,用了3年时间,便编写成一部30卷的 《汉纪》 。此书虽是奉命编写,也反映了荀悦的政治思想。他在书中记述 “中兴以前明主、贤臣得失之轨” ,“志在献替” ,希望汉献帝通过览史振作起来,改变 “政移曹氏” 的局面。可见 《汉纪》 实为启发汉献帝的历史教科书。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