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荣誉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荣誉rongyu道德意识概念,伦理学范畴之一。它同良心,特别同义务密切相关。在伦理学中,荣誉包含着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指一定社会和一定阶级用以评价人们行为的社会价值尺度,即对履行社会义务的道德行为的公认和褒奖;另一方面,是指个人对行为的社会价值的自我意识,即在良心中所包含的知耻和自尊的意向。总起来说,就是对道德行为的社会价值所作出的公认的客观评价和主观意向或自我评价。荣誉也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范畴,它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阶级、阶层,甚至不同的职业中,往往有着十分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个人荣誉和集体荣誉、荣誉和真理、荣誉和谦虚是一致的。荣誉不仅是对个人贡献的评价和奖赏,而且具有广泛的深远的社会意义。好的荣誉精神一旦成为全体人民的和整个民族的荣誉感,它将成为振奋国家和民族的巨大精神力量。 荣誉Rongyu最基本的道德范畴之一。它同良心,特别同义务密切相关。荣誉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是个人履行一定义务后,得到社会的公认、赞扬、奖励;二是履行义务之后所产生的个人在道德感情上的满足,即个人尊严感。荣誉是个社会历史范畴。不同社会、不同阶级或阶层,甚至不同职业中,荣誉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往往不一样。原始社会的荣誉观体现在当时的诚实、无私、勤劳的基础上;奴隶社会的荣誉观体现在殷实的财富、显赫的门庭上;封建社会的地主和贵族的荣誉观体现在等级、权势、门第上;资产阶级的荣誉观体现在金钱财富的标准上;无产阶级的荣誉观则把对人民对党的无限忠诚、为人类解放事业的无私奉献视为真正的荣誉。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个人荣誉和集体荣誉、荣誉和真理、荣誉和谦虚是一致的。荣誉不仅是对个人贡献的评价和奖赏,而且具有广泛的、深远的历史意义。高尚的荣誉精神一旦成为人民的、民族的荣誉感,它就能成为一种巨大的凝聚力,成为振奋国家和民族的巨大精神力量。 荣誉道德基本范畴。对行为价值所表示的肯定性判断和态度。包括相关的两种涵义:1.一定社会集体对合道德行为的社会价值以赞赏性社会形式给予肯定性评价,荣誉成为社会价值尺度;2.行为者对自身合道德行为的社会价值以自觉性心理形式作出肯定性评价,引起自尊和自慰,与羞耻心对应。 荣誉道德范畴之一。指对道德行为的社会价值所做的客观评价和主观意向。它有两方面的含义: 荣誉伦理学的基本范畴之一,与耻辱相对。它指社会对个人或集体行为的赞扬和褒奖。表现在两个方面:由于履行社会义务而得到社会的肯定和公认;由于履行社会义务而产生的道德情感上的满足。在中国伦理学史上,孟子最早使用荣誉这一概念。 “仁则荣,不仁则辱”(《孟子·公孙丑上》)。荣誉是一个具体的历史范畴,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级甚至不同的职业,都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在原始社会,荣誉标志着诚实的劳动和遵守氏族风俗,履行氏族的义务。奴隶主的荣誉是身份和特权,封建地主阶级的荣誉是等级、权势和门第,而占有金钱是资产阶级莫大的荣誉。历史上的劳动人民则把辛勤的劳动、扶危济困和反抗剥削压迫的斗争当作荣誉。无产阶级继承了历史上劳动人民和一切进步的荣誉观,把对人民、对本阶级、对党和对集体的无私奉献,对人类解放事业的贡献当作真正的荣誉。荣誉同义务密切联系,是履行义务的道德责任感的表现。荣誉包括阶级、民族、行业等的集体荣誉和个人荣誉。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荣誉和集体荣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集体荣誉是个人荣誉的基础和归宿;个人荣誉是集体荣誉的体现和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强调集体荣誉高于个人荣誉,也肯定和关心个人荣誉。同时强调荣誉感与诚实谦逊等美德相联系,反对虚荣心和沽名钓誉。荣誉感是激励人们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巨大精神力量。 荣誉短篇小说集,韶华著,东北新华书店1949年10月出版。含作品八篇。小说集多角度,多侧面地反映了解放后东北农村生活面貌,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英雄和先进人物,鞭挞了剥削阶级的罪恶,也展示了解放区农村生活中尚残存的旧的制度、思想、文化与风俗的痕迹,对于不幸者给予深切的同情,对于新社会荡涤旧物、塑造新人的巨大力量,更予以生动的表现。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