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药性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药性本草类著作。清汪绂辑。二卷。绂辑有《医林纂要探源》一书,成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是书系其中第二、三卷本草部分。汪氏注重饮食疗法,认为“谷以养人,养适其宜,则勿药可矣”。故首列谷部后依次蔬、果、草、木、火、土、金、石、水、鳞、羽、毛、介等,凡十四部,附加补遗,计药物六百八十余种。每药言其性味、功效、主治。对药物别名、产地、优劣详加考证。汪氏对药物功效有独到见解。如认为玉竹功效甚薄,对李时珍谓玉竹“可代参芪”提出异议。考证翔实,记录较有条理,可做为研究药物之参考。有同治十二年(1873)刊《汪双池遗书》本及光绪二十三年(1897)江苏书局重刊本。 药性出《神农本草经》。药物治病的多种性质和作用的概括。包括性味、作用部位(归经)、作用趋向(升降浮沉)、补和泻以及有毒、无毒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