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蜕皮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蜕皮tuipi

昆虫纲和甲壳纲等节肢动物,以及线形动物等的体表具有坚硬的几丁质层,虽有保护身体的作用,但限制动物的生长、发育。因此,在胚后发育过程中,必须进行1次或数次脱去旧表皮,再长出宽大的新表皮后,才变成成虫。这种现象称为蜕皮。蜕下的“旧表皮”称为“蜕”。只有这样,虫体才能得以继续充分生长、发育。蜕皮现象的发生具有周期性,但蜕皮的准备和蜕皮过程是连续进行的。此外,脊椎动物爬行类的蜕皮现象尤为明显,如蜥蜴和蛇具有双层角质层,其外层在定期蜕皮时脱掉。蛇的外层角质层连同眼球外面透明的皮肤,约每2个月可完整地脱落1次,称为蛇蜕;蜥蜴则成片脱落;龟、鳄无定期完整的蜕皮,而是不断以新替旧。


图115 幼虫蜕皮

蜕皮molting

一些动物蜕去旧表皮代之以新表皮的过程。昆虫蜕皮受蜕皮激素的控制,次数因虫种而异,也因性别、环境温度和营养条件不同而有差异。雌幼虫蜕皮次数常多于雄幼虫,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蜕皮次数趋于减少,营养条件低劣蜕皮次数增多。在正常生长条件下,幼虫每蜕皮一次身体即有一定程度的增大,依照戴氏律(Dyar'sLaw),幼虫每蜕一次皮头壳宽度增加1.4倍。幼虫随着体积增大而蜕皮,每蜕皮一次增长一龄,这类蜕皮称生长蜕皮; 从幼虫变蛹,蛹变成虫或若虫变成虫的蜕皮称变态蜕皮。
刚蜕皮的幼虫新表皮十分柔软,一般白色,经一定时间表皮即变硬变暗。表皮的硬化是多元酚氧化酶与底物酪氨酸在皮细胞外侧经一系列氧化作用形成骨质蛋白的结果,这个过程称作鞣化作用,由蜕皮素和鞣化激素调控。表皮颜色变深与黑色素的形成有关。
幼虫蜕皮程序是: 蜕皮前皮细胞先行分裂,产生很多新细胞,与表皮相接的细胞膜出现皱褶; 继之旧表皮与皮细胞层分离,此现象称皮质溶离。新生的皮细胞分化为蜕皮腺、绛色细胞和毛原细胞等; 蜕皮腺分泌蜕皮液(内含几丁酶和蛋白酶),可将旧表皮的内表皮消化。与此同时,由新的皮细胞依次形成新的上表皮、外表皮和内表皮。最后将未经消化的旧表皮脱离虫体,脱落的旧表皮称作虫蜕。旧表皮脱离虫体常靠不同因素完成,一般在胸部或头部的顶端有薄而脆的蜕裂线,蜕由此处裂开随后脱下; 有的靠虫体内的各种压力实现(如蜚蠊吞入空气、水生昆虫吞水以产生内压等); 有的幼虫蜕皮时头部下垂,利用重力使旧表皮破裂后脱落。(见彩图179 )

蜕皮

昆虫纲与甲壳纲等节肢动物以及线形动物在胚后发育过程中,其外骨骼缺乏弹性,不能随虫体的生长而继续增大,故需定期蜕去外骨骼,这种现象称为蜕皮。蜕下的皮称为蜕。蛇和蜥蜴定期更换体表角质鳞片,也称蜕皮。蝉、蛇蜕下的皮可入药。

蜕皮ecdysis

体表具角质层或外骨骼的动物,生长期间脱落旧的外皮,代之以新外皮的过程。通常每蜕皮一次就长大一些。见于原体腔动物、甲壳动物、昆虫和爬行动物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