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课程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课程交纳商税称课程。《清律·户律·课税》: “课者,税物之钱; 程者,谓物有贵浅,课有多寡,如地利之有程限也。” 课程kecheng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课程一词, 据有关辞书和研究者考证, 始见于唐宋间。《辞源》上写到:“试也,计也,程也。凡定有程式而试验稽核之,皆曰课。”在西方,课程一词,英语为Curricu-lum,也可以用Course.俄语为курс,也可以写为курс,обучеиие。课程一词概括了多种含义:教学的内容(学科以及活动等)、安排、进程、时限,也包括了大纲和教材。和“学科”、“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教材)”既相互区别, 又有联系。学科仅只是课程的一个部分,而内容、计划、大纲、教材也都难以完全表达课程的含义, 课程的本质就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 课程Kecheng为实现各级学校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包括学校所教各门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分量与进程以及课外活动。一般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按照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分别编订颁行。如小学课程、中学课程等。中国唐代已有“课程”之名。孔颖达疏《诗经·小雅·巧言》时就有“救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之句。宋代朱熹论学,谓“宽著期限,紧著课程”;又谓“小立课程,大做工夫”。所谓课程,既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又包括孝、悌、忠、信等封建伦理道德,类似我们今天对课程的理解。它包括教学科目(学科),也包括学科的教学顺序和时间。课程也被用来指某一门学科,如数学课程、语文课程等。我国课程编订的原则是:要符合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要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要适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要适合我国办学的具体情况和地区发展的不平衡状况。课程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和核心课程等类型。 课程教学的科目。指学校或一个专业的全部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有时也用于指某一门学科。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