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象辂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象辂

皇帝用车之一。参见各代象辂。

象辂

皇帝乘用的主要车辆之一。与玉辂、金辂、革辂、木辂合称皇帝“五辂”。始载于《周礼》,以 “象”饰车上诸物末端而得名。以朱色饰勒,樊缨七就,竖大赤旗。大朝会或分封异姓诸侯时皇帝乘用。秦唯以金根车代五辂,不用象辂。汉、魏沿用金根车。晋初,武帝循秦制,及受禅之后,始备五辂,其中象辂之制,“旗斿服用,悉取周制,文物华藻,因金根车,更增其饰”。此后,除明代等朝代外,大都备有象辂。隋改制象辂,黄色为主,以黄象饰诸末; 左竖旌,上画麟,右置闟戟: 驾六黄骝;余与金辂同。皇帝行路、祭后土则乘用之。宋初象辂曾为浅黄色,驾六赭白马,驾士四十人。宋政和三年 (1113) 开始增加色彩,改用赤色,饰以象图,樊缨以五彩编织,辂上竖大赤旗。南宋象辂朱色,饰以象及金涂铜。通高十九尺,轮高六十三寸,辐径三十九寸,轴长十五尺三寸。车盖顶上剡为三层圆轮,以象征天圜,外施青玉博山八十一个,镂以龙文,覆以青罗,曰 “轮衣”,缀垂玉佩,间以五色垂氂尾,曰“流苏”,顶四角分垂青罗白络带,表里绣云龙,其余参见“玉辂”。《元史》卷78《舆服志》对元代的象辂记载甚详。其制,黄色金妆,青绿藻井,栲栳轮盖。辂厢外面为金饰雕木云龙,里面为描金象牙雕福海圆龙,顶上为金涂并镶嵌玉石的耀叶八十一个。车盖为三重由小到大的圆轮,轮周围下垂的饰服为轮衣,上二层轮衣黄色绣云龙瑞草,下一层为图案。车盖周围下垂八个流苏,饰以五色茸线结网五重,上系金涂铜钹、木珠、玉石、杂佩等物。支撑伞盖的是四根朱漆柱,中棂三十,下外桄二,上漆绘犀、象、鹦鹉、锦雉、孔雀,隔窠嵌装花板。车厢下垂朱丝结网一周,饰三百金涂玉石铎子及彩画玉石梅萼。三辕一衡,上或饰蹲龙,或金涂铜凤。一轴二轮,每轮二十四轮辐,毂首压贴八十一金涂铜毂叶,四金涂玉石擎耳恋攀。车厢四围雕锼漆画填心,隔窠龟纹花板,上层左画青龙,右画白虎,前画朱雀,后画玄武。辂的前额金嵌镔铁行两条,戏一水精珠,后额如之。前两柱系皂绒铃五个,贴金鸾和大响铜十个,金涂玉石双鱼五对。前两柱下是一漆轼柜,柜上金香球、金香宝、金香盒、银灰盘各一个,皆黄紵丝绶带。辂的后面,黄紵丝销金龙门帘。辂的中间,置一把金装乌木雕龙椅,靠背上金涂圈焰王明珠。在它的左侧,竖太常旂一杆,十二斿,上以皂罗绣日、月、五星和升龙; 右侧置一戟, 九斿, 皂罗绣云龙。辂中央黄罗绣青黑黼文旗两杆,旗首金涂玉石钹紫缨緌十二重,金涂流苏十二重。龙椅上置一金锦方座和褥、帕。另有勾栏和登车的小黑梯。辂马黑色。鞍辔鞦勒缨拂套项,皆以浅黑苇为之,饰以金色。驾士着平巾大袖绣紵丝服。 明朝不置象辂。清朝象辂高一丈一尺三寸,盖高二尺六寸五分; 四拉高六尺四寸九分,柆距五尺八寸; 底驾长一丈五分,宽九尺一寸,环以朱栏; 三辕各长二丈二尺三寸; 轸长一丈三分,宽九尺一寸。后竖大赤旗,十二斿,上绣金凤。其余和玉辂同。驾服马四匹,骖马六匹。宋、明亲王所乘车之一种。宋政和议礼局曾制定,王公以下可乘一种象辂,其制,以象饰诸末,朱斑轮,车衡立八鸾,左竖旗,右载闟戟,驾四马,亲王成婚乘之。但不久即废。明亲王乘象辂,其形制略逊于明皇太子“金辂”。

明象铬陶塑模型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4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