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贤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贤?—62汉莎车王。康之弟。建武九年(33)立。建武十四年,与鄯善王安同遣使至洛阳。十七年,请设都护。光武帝以其父子兄弟相约事汉,乃赐以西域都护印绶。后又听敦煌太守裴遵之言,收还都护印绶,更赐汉大将军印绶。贤怨恨,仍诈称大都护,知汉都护不至,发兵攻鄯善、龟兹、妫塞、大宛、于阗诸国,且杀于阗、拘弥、姑墨、子合诸王。明帝永平四年(61),于阗王广德引诸国兵攻莎车,执贤,岁余杀之。 贤旧时对人的敬称。如:贤弟、贤侄。《颜氏家训·风操》:“凡与人言,称彼祖父母、世父母、父母及长姑,皆加尊字,自叔父母以下,则加贤字,尊卑之差也。” 贤谥号。君主与大臣之美谥。苏洵《谥法》曰: “行义合道曰贤,明德有诚曰贤。”郑樵《通志·谥略》把“贤”列为上谥。 贤?—62东汉初期的莎车国王,为延之子,康之弟。东汉建武九年(33)即位后,四处扩张。十四年(38),与鄯善王安遣使东汉,表示归附。葱岭以东各国俱依附于他。后与东汉生怨后,诈称大都护,号令各国,兼并龟兹、于阗、大宛等国。永平三年(60)于阗反叛,他两次进攻,大败而归。后被于阗王广德擒杀。 贤有德行与才能的人。次于圣,能佐助圣人或王者治理天下。为政当贵举贤,以使“贤者在位,能者在职”。仲弓问政,孔子说:“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论语·子路》)孟子特别强调尊贤:“尧之于舜也,使其子九男事之,二女女焉,百官牛羊仓廪备,以养舜于畎亩之中,后举而加诸上位。故曰王公之尊贤者也。”(《孟子·万章下》)故尧传舜而不传子,孟子称作“天与贤”。在“尊贤”与“贵贵”的矛盾中,孟子表面协调平衡,实际仍要尊贤:“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贤者之吃苦,乃是天予之锻炼。后世之儒者,亦多以尚贤使能为辞,政治开明的时代,亦以贤能之士在位为标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