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赎子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赎子养恤的一种。在灾荒时期,灾民因饥饿将自己的子女卖掉,因此政府决定由官出资为饥民赎回子女。据传说,赎子之法,商汤时代已有。管子云:“汤七年旱,禹五年水,汤以庄山之金铸币,而赎民之无𥼷卖子者。 禹以历山之金铸币, 而赎民之无𥼷卖子者。” ( 《山权数篇》) 到汉代,赎子已普遍流行。《后汉书·章帝纪》载: “元和三年 (86年),诏婴儿无父母亲属,及有子不能养食者,廪给如律”。由此可见,汉代养子之法已成定制。北魏时,赎子之法并以立法形式出现。《北魏书·文成帝本纪》 载: “和平四年(463年),诏有卖鬻男女者,尽仰还其家……不听取赎,有犯加罪,若仍不还,听其父兄上诉,以掠人论,”因赎子之事,无论公私发起,皆属轻而易举之事,历代各朝或多或少必有行之。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