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车船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66 车船人力驱动的轮船。南北朝已有车船的记载。唐代李皋制造的车船,人力踏动可快速前进。宋代绍兴二年(1132)王彦恢制的战舰,旁设4轮,每轮8片桨,大型车船长20—30丈,吃水一丈,可容纳700—800人。车船有2车、4车、5车、8车、9车、23车、24车多种。宋代最大车船36丈,宽4丈1尺。明卢崇俊做过多种形式的车船,称为“静江龙船”。车船历史悠久,对我国船舶发展起过很大作用。 车船指船身两边装置一对木制翼轮,贯之一轴,以人足踩踏轮轴,使翼轮激水,推进船体行驶的船只。车船最早约为唐朝李皋所造。南宋时,车船使用更为广泛,出现了大至三、四十车,即两侧船弦共装六十至八十翼轮,长二、三十宋丈(约长六十二至九十三米)的大车船。南宋后期,又称轮船。车船为最早的螺旋浆推进船,是人类造船史上一项重大发明。宋时车船虽行速较快,但只能在浅水航行,亦不能用于航海。 车船用人力通过机械转动结构作为船舶前进动力的船。船的两边装有轮子,人在船舱内踏动传动结构,船舷两边的轮翼就飞快地转动击水,推动船前进。既可进,也可退,操纵方便,而且航速很快。它摆脱了风力和风向的束缚,比一般的舢舨与帆船优越得多。据史料记载,早在5世纪时,祖冲之建造了“千里船”,很可能就是车船(《南齐书一卷五十二》)。唐代也有关于制造车船的记录,但只有“挟二轮蹈之”,只有二个轮。南宋时,杨么农民起义军车船最多的有二十四个轮,船上还有数层楼(《杨么事迹考证》),使车船这种航运工具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 宋车船 车船中国古代用人力驱动运转的明轮船。早在南北朝(420~589)时就已有车船的记载。唐代(618~907)李皋对车船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宋代的车船很盛兴,绍兴二年(1132)王彦恢制造的战舰,旁设4轮,每轮8桨片;木匠高宣曾制造大小车船10余种,大型车船长20~30丈(宋代1丈=2.45 m,故20~30丈为49~73.6 m),吃水1丈(2.45 m)左右,可容纳700~800人;中型车船一般承载200~300人。车船有2车、4车、5车、8车、9车以及23车、24车等多种。宋代最大的车船长36丈(约88.3 m)、宽4丈1尺(约10.1 m)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