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耳炎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中耳炎zhongeryan

中耳的全部或部分的炎症,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急性传染病。分为非化脓性和化脓性两种。非化脓性中耳炎多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咽鼓管阻塞,致使鼓室空气被吸收而得不到补充,鼓室出现负压,引起鼓室粘膜血管扩张、瘀血,血清从血管内漏出,造成鼓室积液,而产生一些临床症状,如耳堵塞感、听力减退及耳鸣等,经耳部检查后诊断多无困难,治疗则应用抗菌素控制上呼吸道感染,酌情鼻内滴药,行咽鼓管吹张以及鼓膜穿刺、排除积液等。化脓性中耳炎则为化脓菌侵入所致,急性期症状为发热、耳痛、耳鸣、听力障碍,如鼓膜穿孔则外耳道流出脓液。治疗则应全身应用抗菌素,耳和鼻内滴药,如治疗及时、适当,一般2~3周可愈,听力可恢复正常。如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则可耳部流脓不止,转为慢性中耳炎。其症状为耳道流脓、听力减退、头痛、眩晕等。经耳部检查可作出诊断,但应同时摄乳突X线片,以了解侵犯乳突情况。治疗则根据情况采用清除脓液,局部药物疗法及行手术治疗。但慢性中耳炎可发生颅内外并发症,如颈深部脓肿、迷路炎、硬脑膜外脓肿、脑脓肿等多种严重并发症,因此要注意早诊早治。平时则要加强身体锻炼,积极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及邻近器官的病灶,是预防中耳炎的主要措施。

中耳炎

由于细菌的侵入引起中耳的炎性疾患。分急性和慢性两种。前者因上呼吸道感染或鼓膜外伤所致。有发热、耳痛、听力减退等表现。若治疗不及时、不彻底,可转变为慢性。特点有间歇性流脓,鼓膜穿孔及耳聋,还可发生耳后脓肿、面瘫及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可危及生命。治疗首先控制感染,必要时手术,并重视并发症的防治。

中耳炎otitis media

耳道或咽鼓管感染蔓延时引起鼓室炎症的一种疾病。异物穿破鼓膜或血源性感染均可引起发病。以狗、猫、兔和猪多见。临床表现摇头,头向患侧旋转、疼痛,耳道有分泌物流出。中耳炎能迅速引起内耳炎,导致耳聋和平衡失调。宜用抗生素治疗,并用新霉素和多黏菌素溶液滴入耳道和鼓膜腔内。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4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