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遗尿症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遗尿症yiniaozheng

小儿3岁以后白天不能控制排尿或不能从睡眠中醒来自觉排尿,称原发性遗尿症如在2 ~3岁时已能控制排尿,4~5岁后又失去控制能力,称继发性遗尿症。遗尿症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偶可延长到 12~18岁。遗尿多规律性地发生在上半夜,也可以一夜数次,有时症状消失后又再出现,或持续到性成熟期自然消失。本症无排尿困难或剩余尿。大部患者属功能性原因,因大脑皮质及皮质下中枢功能失调引起。可见于因精神因素如突然受惊,过度疲劳,骤换环境,生活不适应,缺乏正确教养习惯等情况。本病多发生于易兴奋,胆小被动或过度熟睡的儿童。少数患者亦可因器质性病变引起,如脊柱裂、脊髓炎、癫痫、大脑发育不全及膀胱容积小等。诊断本症时应了解患儿性格、精神及发育状况,生活环境、教养习惯等,并认真做体格及神经系统检查。如有器质性病变,应找出原发性疾病,进行治疗; 如为精神因素,则应着重解释教育,解除其精神负担,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白天不要过度疲劳,让患儿与家长了解本症为暂时性功能失调,建立治愈信心,并训练膀胱正规排尿。傍晚少进液体,以减少膀胱容量,并在夜间习惯遗尿时间,唤醒患儿排尿。在一般疗法基础上,也可加用药物治疗。

遗尿症

儿童在5岁以后,仍有经常性的不自主排尿,多数发生在夜间,又称夜尿症。尿液存储在膀胱内,达到一定量时,膀胱内的压力刺激膀胱壁的牵张感受器,神经冲动经盆神经传入,到达脊髓腰骶部的低级排尿中枢,并上传到大脑皮层,产生尿意。如果环境条件不许可排尿,大脑皮层就会抑制尿意,这种由意识控制排尿的机制,需要大脑发育成熟到一定的程度,也需要学习和训练。一般,二三岁的幼儿就可以开始自行控制排尿,白天不尿裤子,夜间能因尿意而醒来排尿,偶尔尿床。儿童遗尿症,约10%左右是由躯体疾病(如大脑发育不全、膀胱炎、蛲虫症、糖尿病等)所引起的,称为器质性遗尿症。90%左右是功能性遗尿症,由于大脑皮层功能失调所致。其诱因多系精神方面的障碍,如突然受惊、过度疲劳紧张、对生活环境的改变不能适应等等。睡眠过深、没有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也是主要诱因,从小培养儿童有良好的排尿习惯是预防遗尿症的重要措施之一。训练排尿习惯一般自1—2岁开始,同时注意消除引起小儿情绪不安的各种因素,及早治疗小儿的各种躯体疾病。功能性遗尿症的治疗:
❶排尿训练:先掌握小儿夜间遗尿的时间(多数是在睡熟后2—4小时内)提前唤醒起床排尿。也可利用闹钟、蜂鸣器或褥垫内唤醒器(稍遇湿,电路即感应接通,发出铃响),重复多次后,使患儿能形成条件反射,在排尿前醒来。
❷避免过累: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避免过度疲劳和临睡前过度兴奋,白天有1小时午睡,以免夜间睡眠过深。
❸控制饮水:晚饭宜清淡,少吃稀的,控制饮水,可减少儿童入睡后的尿量。
❹针灸、药物治疗:针灸治疗有一定疗效,穴位有关元、气海、足三里、合谷、三阴交、阳陵泉等。服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❺消除可致小儿精神不安的因素,包括因遗尿带来的心理压力。帮助患儿树立信心,不要自卑,也不要满不在乎。

遗尿症yiniaozheng

儿童在5岁以后,仍有经常性的不自主排尿,多数发生在夜间,又称夜尿症。尿液存储在膀胱内,达到一定量时,膀胱内的压力刺激膀胱壁的牵张感受器,神经冲动经盆神经传入,到达脊髓腰骶部的低级排尿中枢,并上传到大脑皮层,产生尿意。如果环境条件不允许排尿,大脑皮层就会抑制尿意,这种由意识控制排尿的机制,需要大脑发育成熟到一定的程度,也需要学习和训练。一般,2~3岁的幼儿就可以开始自行控制排尿,白天不尿裤子,夜间能因尿意而醒来排尿,仅偶尔尿床。儿童遗尿症,约10%左右是由躯体疾病(如大脑发育不全、膀胱炎、蛲虫症、糠尿病等)所引起的,称为器质性遗尿症。90%左右是功能性遗尿症,由于大脑皮层功能失调所致。其诱因多系精神方面的障碍,如突然受惊、过度疲劳紧张、对生活环境的改变不能适应等等。睡眠过深,没有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也是主要诱因。从小培养儿童有良好的排尿习惯(训练排尿习惯一般自1岁左右开始),注意消除引起小儿情绪不安的各种因素,及早治疗小儿的各种躯体疾病,都是预防本症的重要措施。功能性遗尿症的治疗:
❶排尿训练:先掌握小儿夜间遗尿的时间(多数是在睡熟后2~4小时内),提前唤醒起床排尿。也可利用闹钟、蜂鸣器或褥垫内唤醒器(稍遇湿,电路即感应接通,发出铃响),重复多次后,使患儿能形成条件反射,在排尿前醒来。
❷避免过累: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避免过度疲劳和临睡前过度兴奋,白天有1小时午睡,以免夜间睡眠过深。
❸控制饮水:晚饭宜清淡,少吃稀的,控制饮水,可减少儿童入睡后的尿量。
❹针灸、药物治疗:针灸有一定疗效,穴位有关元、气海、足三里、合谷、三阴交、阳陵泉等。服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❺消除可致小儿精神不安的因素,包括因遗尿带来的心理压力,帮助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不要自卑,也不要满不在乎。(王保旗 万 钫)选择性缄默症(xuanzexing jianmozheng)小儿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特殊形式。语言器官无器质性病变,智力正常,却表现为沉默不语。被视为在受惊、恐惧、生气等精神因素下出现的言语障碍。其特点是选择性缄默,在幼儿园、学校和陌生人面前不说话,可以长时间静坐不动,不言不语,但在家里或熟人之间,尚有言语往来。多见于身体虚弱、胆小、怕羞的儿童。治疗的重点首先是消除不良的环境因素。不要过分注意其言语表现,采用 “忽视方法”,让他们处于一种轻松的心理状态之中,特别注意不要强迫他们说话。鼓励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和锻炼,转移儿童对自己言语的注意力,逐渐忘掉自己在言语方面的缺陷。大孩子发生缄默症要与癔病鉴别。若除缄默不语外,还伴有其他精神行为异常,则应与儿童精神分裂症相鉴别。对选择性缄默症患儿,必要时可给镇静药物或配合暗示治疗,如喉部感应电治疗。

遗尿症

指3岁以后睡梦中不自主地排尿。绝大部分因大脑皮质及皮质下功能失调,由精神性因素引起,如紧张、过于疲劳等,少数可由于大脑、脊柱等器质性病变引起。有的持续至青春期才消失。应消除病因及紧张、恐惧情绪,晚间少喝水,家长定时喊醒排尿,配合针炙治疗。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