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镐京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镐京周代都城。在今陕西长安县丰镐村一带。为周武王所营筑。周克商后以为国都。至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等攻破镐京、杀幽王,其为周都凡十二王,历时三百余年。因其地为高阜,临于镐(滈) 池,故称镐京。东周以后,其城址逐渐荒废。后汉武帝开凿昆明池,基构大半沦褫。今在此一带发现有西周时期建筑遗迹,出土有大批青铜器等。就古文献及铜器铭文所记可知,其城内建有诸王之庙,城郊建有辟雍 (学宫) 等。 镐京西周都城。今陕西西安市沣河东岸长安县斗门镇附近。周武王时“考卜维王,宅是镐京”,然其作镐京的具体时间难以稽考。自周武王始,西周以镐京为都,诸侯宗之,故又名宗周。西周时,镐京与丰京同为国都,政治地位以镐京为重。镐京位于丰京之东,规模不详。以文献记载及考古发现来看,当为当时全国最大、最繁华的都市,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周成王时在镐京之东又营建洛邑,为区别,称镐京为西都。镐京仍是周王朝的统治中心,周封诸侯、修文诰多在此地。虽然周穆王曾一度以郑 (今华县) 为居; 周懿王曾居犬邱(今兴平),但为时极短,故西周时期,镐京一直承担着国都的重任,直至周平王元年 (前770),平王东迁洛邑,从此镐京不复为都。 镐京又作“镐邑”。在今陕西长安西北丰镐村附近。周武王自丰邑(今陕西长安西北沣河西岸)迁都于此。平王东迁为西戎所侵占。 镐京与丰京同为西周国都。西周初年武王营。故址约在今陕西长安县西北沣河东岸偏北处的斗门镇、花园村和普渡村一带。《诗·大雅·文王有声》:“考卜维王,宅是镐京。维龟正之,武王成之。”镐京为各地诸侯所宗仰,时称“宗周”。镐京与丰京,在沣河东西两岸,隔河相望,相距不远,实际上是一座都城的两个区域。西周在此立都350余年,为当时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西周末年,西戎入侵,周平王东迁洛邑,镐京与丰京遂被废弃。镐京的具体规模和建筑设施,因无直接的文献记载,并因其遗址屡遭破坏而难以寻觅。《水经注·渭水》:“自汉帝穿昆明池于是地,基构沦褫,今无可究。”一般认为《周礼·考工记》中“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的记载,反映了镐京的建制状况。考古工作者在镐京遗址地区,多次发现出土过青铜器与玉、蚌、陶等制成的器物和装饰品,以及周代墓葬。1983年在斗门镇、花园村一带东西长3公里,南北宽2公里的范围内,发现了当时多组有夯土台阶、门厅等设施的西周宫殿建筑遗址。1986年至1992年初,经对斗门镇东北地区大面积勘查,发现西周时期宫室建筑群十余座,并对其中最大的一座五号大型宫室进行了发掘。此外,在张家村一带还发掘了十多个车马坑、三个马坑和四个车坑,出土了许多陪葬的青铜器、陶器,以及乐器、铜编钟等。这些不仅证实了镐京的位置,并反映了西周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进步。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