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门当户对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门当户对

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男女择偶、婚配的重要条件和标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犹为盛行,强调男、女双方两家在社会地位、资产、身份上都要相当或大体相等。在聘娶婚下,讲求“门当户对”的婚姻无疑是只重门第而不重爱情。所以受“门当户对”观念形成的男女婚姻一般是无法获得真正的爱情,也无可能使男女双方得到婚姻的幸福。

门当户对

通婚双方的家庭状况,特别是经济实力、社会地位基本相近。“门当户对”一词是由住宅建筑上的“门档”、“户旦”两个词演化而来的。“门档”是住宅上横伸于门楣上的两根圆木。“户旦”则是住宅正门前两侧树立的圆形盘石,一般用汉白玉制成。中国古代,有地位富裕人家才有门档户旦装饰大门,于是后人以门档、户旦比喻门第,由此演绎出联姻双方的门当户对。以往时代,婚姻是由双方的阶级地位和宗族利益决定的,男女双方在择偶时要互相考虑对方的家财、地位是否与己相当,既不愿对方高于自家,也不甘心对方低于自家,崇尚“竹门对竹门,木门对木门”。婚姻讲求“门当户对”特别表现在士庶不能结亲。六朝时,世族自矜高贵,压抑寒门,严禁士庶通婚(即世族与平民通婚)。与奴隶通婚的人,所生子女亦为奴隶。唐代,对违反“良贱不婚”的人予以科刑。唐律规定:奴婢娶良人为妻,要服刑一年半,还必须“离之”。杂户与良人通婚,杖一百,官户娶良人为妻,也加以罚治,良人娶官户之女,则罪加一等。成婚追求门当户对,特别是把双方家境作为先决条件造成许多弊端。首先,它以家境相近取代感情相容,以经济的、政治的因素排斥贬低爱情。其次,它大大缩小通婚范围,在某些时期甚至造成了近亲结婚。再次,由于阶级的分野是通过家庭组合体表现出来的,阶级的鸿沟造成了门当户对似的婚姻,而婚姻的门第观念又反过来加深了阶级的分野。新中国建立之后,由于实行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消灭了剥削阶级,建立在阶级和等级鸿沟基础上的“门当户对”已不复存在。但不同家庭在职业和收入上还存在差别,在这个意义上的“门当户对”似的择偶现象依然存在。对此,人们的看法不尽一致,多数人认为婚姻的美满主要在于当事人双方有相同的志向和相容的情趣,不应看重门第。另一些人认为,家庭背景是形成个人志向和情趣的前提和土壤,它以潜在的方式影响着人的一生,是变动不居的个性中的稳定因素。因而择偶时既要追求情投意合,也要顾及“门当户对”。

门当户对

封建社会男女择偶的重要条件和标准。即婚姻不以男女双方的爱情为基础,只要求男女两家的财产、地位相当。富人权贵家的子女只能与相应人家的子女通婚。讲求门当户对一般并不能获得真正爱情和美满的婚姻。但在我国现实的社会生活中,这种思想仍有相当大的影响。清除这些陈旧观念,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0:5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