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阴谋与爱情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阴谋与爱情》是德国著名作家席勒青年时期的代表作。它直接取材于当时的德国现实,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精神,是“狂飙突进”运动的优秀作品。 《阴谋与爱情》德国戏剧,作者席勒。
阴谋与爱情悲剧。席勒作。1784年上演。通过宰相瓦尔特的儿子菲迪南和穷提琴师米勒的女儿露易丝的恋爱悲剧,反映了德国市民阶级与封建贵族的矛盾。露易斯的性格体现了当时德国青年反对封建制度,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恩格斯说它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突破了古典主义的束缚,人物个性鲜明,是德国“市民悲剧”的杰作。 阴谋与爱情话剧。德国诗人、剧作家席勒的代表作。男主人公斐迪南是宰相的儿子,他受启蒙运动的影响,蔑视自己的贵族出身,与宫廷乐师的女儿路易丝相爱,并决心同她结婚。该国暴君公爵大人却要求把自己的情妇嫁给斐迪南。宰相为讨暴君获得更大的权势,坚持反对儿子的选择。但是斐迪南不改初衷。宰相便伙同秘书逮捕了路易丝父亲,威逼路易丝给侍卫长写假情书并故意落到斐迪南手中,斐迪南中计,以为路易丝背叛了爱情,用毒酒毒死了路易丝。真相大白后,斐迪南悔恨莫及,也饮下药酒,死在爱人身旁。事发后,宰相归罪于秘书,秘书揭发宰相害死前任的罪行,两人暴露了彼此的真面目。这是席勒在“狂飙突进”时代所创作的最优秀的剧本,它用深刻的现实主义表现方法,反映出了德国市民阶级与封建阶级的激烈冲突,“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剧中人物刻画深刻,真实可信,从而深化了主题,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阴谋与爱情》《阴谋与爱情》 是席勒的杰作。席勒(1759—1805) 是德国杰出的剧作家和诗人。他出生在军医家庭,14岁时被强迫送进一所军事学校学习,先学法律,后改为学医。尽管这所学校被称为 “奴隶教养所”,学生毫无自由可言,但学校的大门却挡不住狂飙突进运动的思想影响。席勒偷偷阅读了卢梭、莱辛、莎士比亚和歌德的作品,并开始写抒情诗。1781年他写成了剧本 《强盗》,次年在曼海姆市公演,获得了极大成功。但他却受到当局的迫害,被迫流浪异方。在此期间,他完成了《斐哀斯柯》、《阴谋与爱情》 等著名剧作,同时还写了大量的史学著作和文艺论文。席勒定居魏玛,与歌德进行了亲密合作,为德国的民族文学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阴谋与爱情》悲剧。德国席勒著。原名《路易丝·米勒》。写德国一封建小公国中,宰相瓦尔特之子斐迪南与平民音乐师米勒之女路易丝相爱,但荒淫的公爵为摆脱其情妇,与瓦尔特同谋,迫使斐迪南与其情妇结婚。受到拒绝后,又逮捕米勒,胁迫路易丝按他们授意写一情书给侍卫长卡尔勒,否则即不释放其父。路易丝被迫同意。瓦尔特故意将信落入其子手中。斐迪南见信大怒,认为路易丝已背叛誓言,在悲愤中先将她毒死,然后自杀,路易丝临死前道出实情,斐迪南在痛苦中大声诅咒宫廷罪恶后死去。悲剧对分裂的德国封建统治者及其走狗进行了有力的揭露,也是对平民的尊严与道德的肯定。恩格斯称它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