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阿史那忠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阿史那忠611—675唐突厥族名将。字义节。启民可汗母弟沙钵罗设阿史那苏尼失之子。颉利末世,拜小可汗。设牙帐灵州西北。贞观四年(630 )擒颉利降唐。被召入京,授左屯卫将军,留北门宿卫,尚宗女定襄县主,赐名为忠,单姓史氏置宅于京北万年县,遂自称为万年史氏。九年迁右卫大将军。十三年,太宗立阿史那思摩为汗,统突厥部落返漠南,拜忠为左贤王以佐之,主东方诸部。十八年随思摩返唐,拜西州抚慰使,后历定处月、处密,破薛延陀,伐契丹,平吐谷浑。咸亨元年(670),吐蕃、弓月陷西域十八州,受命为西域道安抚大使兼行军大总管,功不显。上元二年(675 )卒于洛阳。 忠颇负盛名, 时人视之为唐之金日䃅。 上元初卒,赠镇军大将军。 阿史那忠?—674唐将领。突厥族,字义节阿史那苏尼失之子。贞观四年(630年)以前锋随颉利功,阿将军,尚宗室女襄县为主。赐名 忠,单称史氏。会立阿史那思摩为突厥可汗,以其为左贤王。及出塞,见使者必泣,请入侍,诏许之。贞观九年,迁右卫大将军。永徽初,封薛国公、累迁右骁卫大将军。宿卫四十八年,无纤隙,人比之于汉之金日䃅。卒。赠镇军大将军。陪葬昭陵。 阿史那忠公元611—675年东突厥出身的唐朝名将。为东突厥启民可汗的小舅阿史那苏尼失之子,本名不知叫什么,其父为始毕可汗的沙钵罗设,管押东突厥汗国南部的5万余户,他随父居留在份地内。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唐朝大将领兵北征,大败东突厥颉利可汗,颉利可汗逃入阿史那苏尼失管区内躲藏。唐将命令阿史那苏尼失交出颉利可汗,其父即令他将颉利可汗缚送唐营,随后率领部众南归唐朝。唐太宗因功赐名为“忠”,字“义节”,将定襄公主嫁给他为妻,任他为左屯卫将军。曾领兵西击吐蕃、西突厥,东征高丽。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唐太宗立阿史那思摩为东突厥可汗,领部落北归蒙古高原南部,重立汗国,即以阿史那忠为左贤王,领兵护送北行。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返回长安,升官为右骁卫大将军。先后典领禁军48年,勤苦供职,小心从事,没有犯过微小的错失。死后陪葬昭陵(唐太宗的陵墓)。 阿史那忠611—675东突厥出身的唐朝名将。为阿史那苏尼失之子。唐贞观四年(630)东突厥颉利可汗被唐军打败后,逃入其父管区内躲藏。唐令其父交出颉利可汗,其父命其将颉利可汗缚送至唐营,然后率众投归唐朝。曾领兵西击吐蕃、西突厥,东征高丽。十三年(639),唐立阿史那思摩为东突厥可汗,重建汗国,即以其为左贤王,护送北行。十八年(644)返回长安。后陪葬昭陵。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