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阿尔及利亚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阿尔及利亚Algeria北非国家。面积2381741平方公里。人口297万(1987年),多为阿拉伯人。伊斯兰教为国教。首都阿尔及尔。北部是阿特拉斯山脉及山间高原,中南部属撒哈拉沙漠。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为主。富石油、天然气、磷酸盐矿。经济以石油业为主。地中海沿岸工、农、运输业较发达。 阿尔及利亚全称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位于非洲西北部,面积2,381,741平方公里。人口2,297万 (1987年),绝大部分是阿拉伯人,其次是柏柏尔人。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法语,伊斯兰教是国教。首都是阿尔及尔。全境大致分为地中海沿岸的滨海平原、中部高原和南部撒哈拉沙漠三部分。撒哈拉沙漠占国土总面积的85%。主要河流为谢利夫河、流入地中海。海岸线长1,200公里。境内由北到南从地中海式气候渐变为热带沙漠气候。主要资源为石油和天然气,此外还有铁、汞、铅、锌、铜、磷酸盐和铀等。粮食、奶、肉、蛋等食品不能自给,60%的粮食需要进口。工业以石油化工为主,石油和天然气约占出口总值的十分之九以上。进口工业原料及半成品、燃料、机器设备、交通设备、食品等。公路为10万公里,货币名称是第纳尔。公元前146年为罗马的行省,5-6世纪先后受汪达尔人和拜占庭人统治。7世纪阿拉伯人进入北非。15世纪西班牙和土耳其先后入侵,1830年法国入侵,1905年沦为法殖民地。人民不断反抗法国的殖民统治,1954年发展为全民武装起义,1958年9月19日成立阿尔及利亚共和国临时政府,1962年7月3日正式宣告独立。1958年12月20日同中国建交。 阿尔及利亚非洲北部国家。全称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1962年7月3日宣告独立。国土面积2381741km2。人口2928万(1998)。首都阿尔及尔。1958年12月20日与中国建交。境内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800~1200m的高原占国土1/2以上。南部沙漠区约占全境面积的80%。全国最高峰塔哈特山,海拔2918m。海岸线长1200km。北部沿海地区属地中海气候,中部为热带草原气候,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8月(最热月)气温22~29℃,1月(最冷月)气温9~15℃。年平均降水量约700mm。矿产资源丰富,铁矿储量30亿~50亿t,石油储量90亿t(可采储量17亿t),天然气储量5.1万亿m3,居世界第5位。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471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1600美元。1997年汇率:1美元=57.71第纳尔。1997年碳化氢产值为141.85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1997年石油产量为3849万t,精炼品1478万t,天然气1494亿m3。1997年出口原油和天然气产品收入131.57亿美元,占出口总收入的96%。1997年工业产值2446亿第纳尔,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有农业用地3960万hm2,其中可耕地面积750万hm2,水浇地仅4%。1997年农业产值44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5%。是世界粮食、奶、油、糖十大进口国之一。森林面积367万hm2,其中软木林20万hm2,年产木材20万m3,软木产量居世界第3位。陆地运输以公路为主,公路运载量占83%,铁路占17%。铁路总长4219km,复线有345km。公路总长10万km,其中高速路350km。1994年货运量1.2亿t。水运有13个多用途港,2个碳化氢产品出口港、19个渔港或游乐港。最大港口是阿尔及尔港,有大小泊位37个。共有客、货轮船77艘,总吨位100万t。全国共有4个主要机场和60多个小型机场,飞机70余架。航线通24个国家。1996年客运量216万人次。有输油管道6条,总长3611km。输油能力12590万t/年;天然气输送管道7404km,年输气能力610亿m3。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有各类高等院校55所,在校大学生38.4万人,硕士与博士生1.8万名,教员15700人。有中、小学校20713所。1997/1998学年有学生759.1万人,教师34.2万人。阿尔及利亚2004年人口3208万。国庆日11月1日。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811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5.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620美元。通货膨胀率3.6%。失业率17.7%。2001年工业、农业产值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1%、10%。石油和天然气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5%。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