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雀替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雀替又名角替,宋代称“绰幕”。常施于梁或阑额与柱交接处。此构件由栱形替木演变而来,原从柱内伸出,承托额枋,有增大额枋榫子受剪断面及拉结额枋的作用。北魏云冈石窟浮雕柱头栌斗上的雀替是用于外檐的最早实例,但元代以前的建筑多是施于内檐。宋、辽、金、元时期的雀替盛行两种式样:一是㭼头绰幕。尽端刻二至三瓣;二是蝉肚绰幕,尽端刻曲线如鸟翼飞展。明清大式建筑中的外檐,则普遍在阑额下使用雀替,长度与面阔的比约为1:4,梢、尽间太小时,两雀替往往联成一个,称为“骑马雀替”。明代雀替尚保留蝉肚绰幕的遗痕,卷瓣均匀,每瓣卷杀都是前紧后缓。清代的卷瓣圆合,清末的雀替最外端突然下垂。明清的雀替在靠近柱头处有时施三幅云及栱头承托,住宅及园林中常见的花牙子雀替则完全是纯装饰性构件。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