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与雪压
降雪初日与终雪日期 安徽南北跨5个纬度(北纬29°41′—北纬34°38′),各地出现首场降雪的时间早迟不一致。平均而言,淮北和大别山区降初雪期日在12月上旬;江淮之间在12月上、中旬;江南在12月中、下旬。终雪日期各地均在3月上旬至中旬初,个别年份可推迟到4月下旬,如1983年皖南旌德、黟县,最晚终雪日出现在4月29日,伴随降雪而来的低温,会对小麦、油菜和早稻秧苗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
降雪日数 各地平均每年有7—13天,黄山光明顶达30天,最多的旌德县1983年降雪日数超过1个月,相反有些地区某些年份,如和县、石台1970年和望江、绩溪1974年,整个冬季未见降雪。
积雪深度 是指从积雪表面到地面的垂直深度,常用来反映积雪的轻重程度。安徽以江淮之间北部地区较深,平均40毫米以上,金寨县1984年1月20日出现雪深58毫米记录,为全省之冠。
积雪日 是指测站四周视野地面一半以上被雪覆盖的天数。统计表明,安徽各地平均积雪日数为5—15天,其中沿江西部和皖南山区南部为平均积雪日最少地区;淮北西北部及大别山区北部为积雪日数较多地区;海拔1840米的黄山光明顶平均全年积雪日数46天。遍山挂满千姿百态的冰花,山上雪景引人入胜,呈现了一派江南北国的奇妙美景。
雪压 是指单位面积上的积雪重量,用公斤/平方米表示。雪压情况与积雪深度有关。在安徽有着山区大于平原、西部大于东部的特点。沿江西部、江淮之间北部及皖南山区为最大雪压区,其值为40—45公斤/平方米;省内其他地区雪压为30—35公斤/平方米,多位于平原或丘陵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