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饼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饼古代面食的通称。《西京杂记》: “太上皇徙长安,居深宫,凄怆不乐。高祖窃因左右问其故, 以平生所好, 皆屠贩少年, 酤酒卖饼, 斗鸡蹴鞠,以此为欢,今皆无此,故以不乐。高祖乃作新丰,移诸故人实之,太上皇乃悦。” 《汉书·宣帝纪》: “每买饼,所从买家辄大雠”。雠读售。唐韦绚《刘宾客嘉话录》: “某所居安邑里,巷口有鬻饼者。早过户,未尝不闻讴歌。”关中人多食饼。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与今点心、馕等类似的食物,均属饼类。饼有多种,如烧饼、汤饼、蒸饼等。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当时汴梁有饼店,其中有油饼店、胡饼店等。 148 饼面点。种类繁多,有家常饼、春饼、筋饼、盘丝饼、面糊饼、蛋面饼、礼花饼、白糖酥饼、豆沙酥饼等。其中家常饼、春饼、筋饼等为大众化食品。饼属烙制食品,因面的调制和辅料的不同而形成各种不同特色。有的饼外焦里嫩,有的饼酥脆醇香,有的饼柔软香甜。 饼古时面食的通称。以面调水拌合而成。后渐固定指称用面粉和米粉制成的,一般为扁圆形的食品。春秋战国时,“饼”就已经出现,《墨子·耕柱》:“子墨子谓鲁阳文君曰:……今有一人于此,……食不可胜食也,见人之作饼,则还然窃之,曰居余食。”晋朝束皙《饼赋》中提到的“汤饼”,实际上是指面条。古时把“馄饨”也称作“汤饼”。唐代和尚玄应《一切经音义》说:“馄饨,饼也”。唐段公路《北户录》中也有“馄饨饼”的说法。以形制而分,有蒸饼、胡饼、炊饼、烙饼、炉饼等品种。饼,历代皆尚食,名饼尤多,如先秦的饵饼,汉代的胡饼,南北朝的炉饼,唐代的醍醐饼、凡当饼,明清以来的泥饼、酥饼、茯苓饼等。 饼荞麦饼:荞麦面250~500克,加红糖和成面团,擀成片,烙饼稍焦。此饼下气利肠、清热解毒、止泻止痢,特别适于老年人肚腹微微作痛者食用,高血压、高血脂症病人也适用。萝卜丝饼:面饼250~500克,白萝卜丝适量。按常法将面擀成片,填夹萝卜丝,再烙成小饼。此饼健胃理气,消食化痰,适于老年人咳嗽、气喘、痰多以及食欲不振、大便秘结等症。益脾饼:白术120克,干姜60克,鸡内金60克,熟枣肉250克,先将白术、鸡肉金分别洗净、轧细、焙熟,再将干姜轧细,共和枣肉,同捣如泥,做成小饼。此饼温中益气,助胃消化。期颐饼:生芡实米180克,生鸡内金90克,面粉250克,白砂糖适量。先将芡实米淘洗、晒干、轧细,再将鸡内金洗净、轧细、浸入开水半日,再入芡实粉、面粉、白糖合成小饼,此饼益气消痰,对老年人气虚、胁下作痛及咳嗽不止者最适合。鸡肠饼:面粉250克,公鸡肠一具。将公鸡肠剪开、洗净、焙干、擀碎,与面粉混匀用水和成面团,加油盐等烙成小薄饼。此饼可补益肾气,缩尿止遗。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