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香缨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香缨xiāngyīng也作“香璎”。女子出嫁时系缚在衣襟或腰间的彩色带子。以五彩丝为之,其上系有香囊等物。通常:其长辈为之系结,以示身有所系。新妇过门后礼拜尊长,需持香缨以拜。隋大业五年宰相牛弘请改以拜帛代香缨。《尔雅·释器》:“妇人之袆谓之褵。缡,緌也。”晋郭璞注:“即今之香缨也……系于体。”宋邢昺爵疏:“妇人之香缨名袆,又谓之璃。缡,緌也。緌犹系也。取系属之义……此女子既嫁之,所著示系属于人。”《广韵·平支》:“缡,妇人香缨,古者香缨以五彩丝为之,女子许嫁后系诸身,云有系属。”五代蜀冯鉴《续事始》:“香缨,以五彩为之。妇见后故要参舅姑。即令人持香缨谘白,许见则出,不许即收之,晋永嘉中尚用。北齐、后魏寻废。隋大业五年,宰相牛弘建议:古礼,妇执香缨以为请讯,未为见;当自今后,请以素绢八尺中擗,名曰拜帛,以代香缨。诏从之。”宋姚勉《余评事惠龙团兽炭香璎凫实且许以百丈山楮衾而未至》诗:“建溪龙焙香云腴,香璎巧制来东吴。”王安石《仲元女孙》:“亲结香缨知不久,汝翁那更镊髭须。” 香缨xiāngyīng未成年者或妇女所系的饰物。以五彩丝为之,盛香物,系于身。《尔雅·释器》:“妇人之祎谓之缡。缡,緌也。”晋郭璞注:“即今之香缨也。”《广韵·平支》:“缡,妇人香缨,古者香缨以五彩丝为之,女子许嫁后系诸身,云有系属。”《礼记·曲礼上》:“女子许嫁缨。”清孙希旦集解:“缨有二时,一是少时常系香缨,《内则》云,男女未冠笄衿缨,郑以为佩香缨,不云缨之形制。一是许嫁时系缨,《昏礼》主人亲说妇缨,郑注云,妇人十五许嫁,笄而礼之,因着缨,明有系也。”宋叶廷珪《海录碎事·衣冠服用》:“香缨以五彩为之,妇参舅姑,先持香缨咨之。”王安石《仲元女孙》:“亲结香缨知不久,汝翁那更镊髭须。”周邦彦《丁香结》词:“宝幄香缨,熏炉象尺,夜寒灯晕。”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