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马援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112 马援前14—49东汉初名将、军事家。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字文渊。出身豪家世族,赵惠文王因其先祖赵奢战功卓著,赐号“马服君”,子孙遂改姓马。年12孤,博览群书,志趣高远。初充郡督邮,新莽末,任新成(今陕西安康)太守。莽败,依附割据陇西之隗嚣,拜绥德将军。继又归刘秀,为谋士,助刘秀讨隗嚣,他用米堆成凉州一带的地形沙盘,帮助刘秀了解战区的地理形势,这是中外军事史上最早的沙盘模型,也是沙盘作业在实战中的最早运用。次日晨,按他的方案败隗嚣。建武十一年(35),击破攻掠临洮等地之先零羌。拜陇西太守,六年中屡以奇略败诸羌,陇西遂安。回朝后,擢虎贲中郎将。建武十七年(41)春,刘秀任马援为“伏波将军”,率2万军讨征侧和征贰。次年春,泛海南下,在浪泊 (今越南东京州封溪县) 消灭二征主力。十九年(43)正月,击杀征侧、征贰后,进至居风 (越南爱州),首领都归降。以功封新息侯。他在加强征剿的同时,为安定边境采取三条治越的重要措施,“马援治越”成为历代佳话。后在镇压武陵“五溪蛮”时,病死军中,实现了“马革裹尸还葬” 的夙愿。著有 《铜马相法》、《诫子侄书》。 马援前14—49东汉初将领。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王莽末,为新成大尹(即汉中太守)。后附隗嚣,为绥德将军。继归刘秀,献破隗嚣计,离间嚣之属将,指引破嚣路线。建武十一年(35年)任陇西太守,发步骑三千攻破先零羌,建议实湟中(今青海省湟水两岸),劝以耕牧。十三年,率四千人攻武都(治今甘肃成县西)参狼羌,不与交战,夺其水草,使羌势困自降。后入为虎贲中郎将。建武十七年任伏波将军。十八年,与刘隆等镇压交趾征侧、征贰起义,封新息侯。是役历时二年,汉军经瘴疫死者亦近一半。他曾师事西北养马专家杨子阿,发展了相马法,著有《铜马相法》。建武二十四年,与中郎将马武等率四万余军镇压武陵“五溪蛮”,翌年病死军中。 马援前14~后48字文渊。东汉扶风茂陵 (今陕西兴平东北) 人。父马仲早死,援12岁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他曾到北地田牧,很快发家致富,然后又散尽家财分给兄弟故旧,王莽末年,马援为新城大尹 (汉中太守),后投靠割据陇西的隗嚣,任绥德将军。继而归顺光武帝刘秀,并在扫平隗嚣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建武九年(33),拜援太中大夫,协助来歙督促诸将平定凉州。建武十一年,马援为陇西太守,率军击破先零羌等,使陇右清静,又开导水田,劝以耕牧,使居民乐业。六年后,征马援入京任虎贲中郎将。建武十七年,拜援伏波将军,镇压交阯征侧、征贰起义,以功封新息侯。建武二十四年,马援以62岁的高龄率军进击武陵蛮,病死军中,实现他“以革裹尸还葬” 的誓言。马援对相马法亦有研究,曾著《铜马相法》一书。他死后十一年,其女立为皇后,即明德马皇后。 马援前14—49东汉名将。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曾为新莽新城大尹(汉中太守),后依附陇西隗嚣,终归刘秀。建武十一年(35年)任陇西太守,破先零羌。十七年(41年),任伏波将军,镇压交趾征侧、征贰起义,封新息侯。后病死于征“武陵蛮”途中。精于相马术,著有《铜马相法》。 马援公元前14~49东汉名将。字文渊。陕西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东北)人。新莽(9~23)末为新城大尹(汉中太守),后归附刘秀,任陇西太守,伏波将军,以军功封新息侯。幼年在西北养马,得行家传授相马法。他在公元44年以铜铸铜马标准模型(“马式”),高3.5尺,胸围4.4尺,立于帝都金马门外,是世界上最早的鉴定马体标准模式,著有《铜马相法》,是中国早期的相马著作。 马援前14——后49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新莽末,为新城大尹(汉中太守),后依附割据陇西的隗嚣,继归刘秀,参加攻灭隗嚣的战争。建武十一年(35)任陇西太守,率军击破先零羌,建武十七年(41)任伏波将军,封新息侯,后在进击武陵“五溪蛮”时,病死军中。曾在西北养马,得专家传授,发展了相马法,著有《铜马相法》。不以文名,但如《诫兄子书》、《与官属》等文,皆情辞恳切,发自肺腑,文字质直厚朴,不失为传世佳作。文见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马援前14~49ma yuan字文渊。右扶风茂陵(今兴平市东北)人。王莽时曾任郡督邮,因怜悯并放走所押罪囚而亡命北地郡(今甘肃、宁夏南部交界)。后遇赦在北地畜牧兴业,聚养宾客,游览于陇(西)汉(中)之间。他曾放言:“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又说:“凡殖货财产,贵其能施赈也,否则守钱虏耳。”新莽末年举为新成大尹(汉中太守)。新莽亡败后逃往凉州,依附陇西隗嚣,任绥德将军,奉命出使四川,联络公孙述。见述、嚣傲,又奉命转赴洛阳,见刘秀礼贤下士,归附刘氏。建武八年(32),建议光武帝刘秀西征隗嚣。他率五千骑西上,游说隗嚣麾下将帅归降刘汉,首战告捷。建武十一年(35),西羌作乱,刘秀命马援为陇西太守,领兵三千平乱。建武十三年(37),西羌再乱,马援率兵西征。建武十七年(41),卷县人李广迷信聚众,杀戮官兵,占据皖城(今安徽潜山)。马援奉命发郡兵万余讨平之。同年,交趾(越南北、中部一带)征侧、征贰姐妹因与交趾太守苏定有隙,起兵叛乱。光武帝封马援为伏波将军,率楼船二千余艘,将兵二万南征,于建武十九年(43)正月斩征侧、征贰;修定中越边境律条,建铜柱,以示界标。后人称之为伏波将军“纪功碑”。马援以战功封为新息侯,食邑三千户。建武二十年(44),匈奴、乌桓侵扰北边,掠三辅扶风。马援壮言:“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在儿女子手中邪?”遂率师屯守襄国(县名,治今河北邢台)。建武二十四年(48),武陵郡(治在今湖南沅江县)南蛮反叛,武威将军刘尚出师不利,全军覆没。年过花甲的马援再次请缨,率师五万南征。因气候异常,不服水土,建武二十五年(76)六月,病死湖南临乡。将士依马援遗言,“马革裹尸”,运回洛阳。然光武帝轻信谗言(“前在交趾时满载珍宝而还”),没收马援封侯印信。章帝刘炟登基,于建初三年(78)追谥忠诚侯。 马援前14~公元49东汉开国名臣。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字文渊。少孤,有大志,曾学《齐诗》,又曾田牧。新莽末,为新成大尹(汉中太守)。莽败,曾依附割据陇西的隗嚣,任绥德将军。继归刘秀,并积极谋画攻灭隗嚣。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任陇西太守,率军击破先零羌,使陇右清静。徵入拜虎贲中郎将。为人明须发,眉目如画。闲于进对,尤善述前世行事,又善兵策,每有所谋,朝廷未尝不用。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在平定李广谋反后,拜伏波将军,率军南下交阯,于次年平定自立为王的徵侧、徵贰,封为新息侯。他为交阯各地修治城郭,开渠灌溉,发展生产,以利其民,并废除《越律》与《汉律》相抵触的十多条残酷的法令, 对开发岭南地区作出了贡献。他曾讲: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后汉书·马援传》)。建武二十四年 (公元48年),他自请进击武陵“五溪蛮夷”,遂病死军中。死后遭贵戚诬陷,被追收新息侯印绶。后朝野上疏为他辩冤,汉章帝时,追谥为忠成侯。他一生好骑,尝师事杨子阿,学相马骨法,善别名马。曾于交阯得骆越铜鼓, 乃铸成高三尺五寸,围四尺五寸的名马式,被诏置于宣德殿下。著有《铜马相法》。 马援前14~公元49字文渊,汉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人。为中兴名将。光武帝建武十七至二十年(公元41~公元44)封伏波将军,率军讨交趾征侧、征贰,往返均经长沙及武陵郡等地,一度驻军长沙南门,后人称其地为马援巷(今讹为蚂蚁巷)。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武威将军刘尚进攻武陵“五溪蛮”,全军败溃。援以年62请征五溪。次年,率军四万余抵临沅 (今常德),击败“五溪蛮”,乘胜沿沅水而上,兵困壶头 (今沅陵境)。士卒多病死,援亦染疾身亡。 马援前14—49东汉初将领。字文渊。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少有大志。初为郡督邮。新莽末,为新成大尹(汉中太守)。莽败,避地凉州,依附割据陇西的隗嚣,为绥德将军。继归刘秀,屡建战功。建武十一年(35),任陇西太守,率军击破先零羌。十七年,又任伏波将军。后在镇压武陵“五溪蛮”时,病死军中。 马援前14~49东汉名将。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出身贫寒,少有大志,初为新莽新城(今陕西汉中)大尹。王莽败亡之后,附陇西(今甘肃临洮)割据势力隗嚣,任绥德将军。后投靠刘秀。建武八年(32年)夏,随刘秀征隗嚣,为刘秀大败隗嚣作出了贡献。因功升中大夫。十一年(35年)迁陇西太守,率部于临洮(今甘肃岷县)、允吾(今甘肃兰州西北)攻羌。十七年(41年),拜为伏波将军,平交趾郡(越南北部地区)叛乱,封新息侯。二十四年(48年),征武陵五溪蛮,病亡于军中。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