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马连良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243 马连良1901—1966

京剧演员。字温如,号古历轩主,北京人,回族。自幼入“喜连成”科班,受业于茹莱卿、萧长华、雷喜福、叶春善、蔡荣贵等。先习武生,后改老生。10岁登台,演出 《定军山》、《打棍出箱》等剧。出科后向孙菊仙、贾洪林、刘景然等名家学习,并博采余(叔岩)派艺术,独辟蹊径,形成一种华丽圆熟、潇洒风流的 “马派”艺术。跻入京剧 “老四大须生”和“新四大须生”之列。马派的特点是善于全面而和谐地运用唱、念、做、舞以及髯口、水袖、服饰、身段、台步等综合艺术手段来刻画人物,达到维妙维肖“以形写神”的境地。嗓音柔润甜净,唱腔俏丽新颖,念白节奏鲜明,富有生活气息,做工潇洒飘逸,具有一种清雅和谐之美。1951年由香港返回北京,曾赴朝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慰问演出。其表演代表作有《群英会》、《借东风》、《甘露寺》、《四进士》、《清风亭》、《范仲禹》、《一捧雪》。马连良革新传统剧目,并排演了大量新编历史剧,如《十老安刘》、《串龙球》、《将相和》、《赵氏孤儿》等。历任北京京剧团团长、北京市戏曲专科学校校长、中国戏剧家协会艺术委员会委员等。今存《马连良舞台艺术》、《马连良演出剧本选集》。弟子有李慕良、王和霖、言少朋、周啸天、迟金声、马长礼、张学津、王金璐、冯志孝等。

马连良1901—1966

京剧演员。字温如,北京人。回族。幼入喜连成科班,先习武生,后改老生。出科后,博采贾洪林、余叔岩等各派艺术,形成做工潇洒飘逸、唱腔甜润酣畅的“马派”艺术。革新了不少传统剧目,并排演了大量新戏。曾任北京京剧团团长。

马连良1901—1966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北京人。回族。字温如。自幼学艺于京剧科班,博采贾洪林、余叔岩名家之长,形成了一种圆润酣畅、潇洒传神的风格,世称“马派”。为30年代“四大须生”之一。解放后曾任北京京剧团团长、北京市戏曲专科学校校长、中国戏剧家协会艺术委员会委员。擅演《借东风》、《群英会》、《甘露寺》、《四进士》、《海瑞罢官》等剧目。常演剧目编为《马连良演出剧本选集》。

马连良1901—1966

京剧表演艺术家。北京市人。回族。字温如。幼年学艺于著名京剧科班喜连成社(后改名富连成)二科。初习武生, 后改老生。出科后,根据本身条件,博采贾洪林、余叔岩诸家之长, 为三十年代“四大须生”之一。唱腔甜润酣畅、念白清晰传神、做派潇洒飘逸,并对京剧生脚传统技艺作了较大改革,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马派”。是京剧老生中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1951年由香港返回北京,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曾赴朝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慰问演出。曾任北京京剧团团长、北京市戏曲专科学校校长、中国戏剧家协会艺术委员会委员。擅长剧目有:《借东风》、《甘露寺》、《十老安刘》、《四进士》、《海瑞罢官》等。1963年中国戏剧家协会曾编辑出版《马连良演出剧本选集》。

马连良

马连良

京剧表演艺术家,“四大须生”之一。1901年2月28日生,1966年12月16日去世。北京人,回族。幼入“喜连成”科班,先习武生,后改老生。艺术上博采众长,最终自成一家,世称“马派”。唱腔甜润酣畅,做派潇洒飘逸。代表剧目有《群英会·借东风》、《甘露寺》、《四进士》等。曾任北京京剧团团长。1962年任北京市戏曲学校校长。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