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一)形成与规模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一)形成与规模官桥粮食专业市场的发展历经了自发的个体经营和有组织的经营两个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前的肩挑背扛买卖大米,到50—60年代的占1/3强的个体工商户专营买卖粮食,都是自发的个体经营阶段。1979年后,当时南侨村根据群众的强烈要求和当地商贸的实际需要,率先筹集资金430万元,在官桥镇政府又集资500万元支持下,兴建了占地6 000平方米的粮食市场,即“粮行米市”。同时,全镇沿福厦公路两边建起店铺200多家,注册资金2 000多万元,经营起稻谷、大米、小麦、大豆、绿豆、高粱、玉米、花生、面粉等粮食及其复制品,还经营麦皮、米糠、豆饼、地瓜渣等饲料。随着经营规模的日益扩大,1992年正式申请办理工商登记,定名为官桥“粮食专业市场”,进入了有组织规范化的经营活动。此后,年成交数量、成交金额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1994年最高年成交额达2.38亿元。同年,官桥镇政府又与福建省粮油贸易总公司共同投资3 000多万元,兴建占地5.3公顷的“福建粮食城”。第一期工程占地1.3公顷,投资700万元,已投入正常使用;第二期工程占地2公顷,正在投建中。一个设备较齐全的粮食购销载体逐步形成。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