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三) 水体水质综合评价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三) 水体水质综合评价上海市地表水资源由于有进潮水量的补充, 所以国民经济各部门对水体的绝大部分需求量, 可通过水工程设施采取蓄、引、提的方式取得,并予以利用。因而从总量来说, 全市水资源量与可供水量相对比较丰富。由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未能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 大量未经任何处理的废污水排入河道, 超越了黄浦江及其支流的自净能力,使水体水质严重恶化, 全市河道水体水质属于Ⅲ类的仅17.8%,淀山湖水质属Ⅲ类的仅为8.6%,造成全市可利用水量逐年下降, 水厂的取水口不断迁移, 枯水年和枯水季节又有咸潮入侵的影响, 所以上海市成为全国缺水城市之一 (水质型缺水), 对上海经济持续发展起到阻滞作用。为了改善地区供水水质, 需有上游清洁水源予以补充, 借以提高河道水体的自净能力与改善地区水质。另外, 由于全市地势低平, 在汛期受高潮、台风、暴雨与上游来水等综合影响, 存在着显著的防汛压力。综上所述, 上海地区在水资源利用方面, 存在着明显的特点: “既多水、又少水; 既要水, 又怕水”。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