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农村党支部建设
农村党支部处在农业生产第一线。搞好农村党支部的组织、思想、作风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展农业生产,深化农村改革,带领群众奔小康,就有了组织保证。
各县委对农村党支部的建设十分重视。早在1951年10月,遵照中央、省委关于“公开建党”的指示,抓紧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于1952年5月和9月分两批在乡(镇)成立党支部,领导广大农民群众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1956年随着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兴起,出现一乡一社(高级或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一乡多社的情况,党组织设置相应调整。乡(镇)建党总支部,高级社建党支部。1958年底至1959年上半年,由于农业合作社两个或几个合并改为人民公社,原来的乡或合作社成为管理区,在管理区建立党总支部,一村或几村(联合)成立党支部。由于党员队伍的不断壮大,行政村都有了党员。1990年底全省行政村党支部已有25 800多个。但仍有少数村因正式党员不足3名尚未建起党支部。
农村党支部建设,关键在于搞好支部委员会的建设。对支部委员会的建设一般是围绕党在农村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进行的。基本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