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二、农村邮电通信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二、农村邮电通信新中国成立47年以来,河南农村邮电通信事业经历了恢复、建设发展、飞速发展三个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邮电通信建设,河南农村邮电通信在设施极为落后、条件极为艰难的基础上开始起步,到1952年,3/4的区、乡、镇都已建立了农村邮电局、所。农村邮电业务和邮电设施都有了较快的发展。“一五”计划结束时,已建成农村邮政步班邮路24 100公里,自行车邮路75 285公里,农村电话杆路38 547公里,线路35 497对公里,拥有人工交换机863部,总容量29 995门,各县城有人工交换机,部分区、乡、镇设有交换点,装有电话6 975部。到1978年农村邮电经过大规模建设,农村通信网路已初具规模。邮路建设大部分被机械化代替,建成摩托车邮路643条,3.8万公里;汽车邮路3 552公里;自行车邮路13万公里。农村电话杆路92 776公里,线路123 617对公里,电缆23 797皮长公里,安装人工交换机143 532门,电话机74 273部。全省农村邮电局、所已发展到2 100多处,基本上满足了全省农村对邮电通信的需要。 二、农村邮电通信二、农村邮电通信农村邮电通信泛指县城以下乡镇、村庄的邮政和电信通信。陕西省的农村邮电通信网基本上是按行政区划建设的, 以县 (市) 城为中心辐射各乡镇、村庄,形成“星”状网络。县 (市) 政府所在地设县(市)邮电局, 乡镇政府所在地一般设邮电支局或邮电所, 较大的村庄设邮电代办点。 二、农村邮电通信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